有关商标侵权诉讼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审理商标侵权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商标法,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刑法对侵犯商标权方面的犯罪的规定有哪些 刑法中关于侵犯商标权的犯罪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情节严重的,处以有期徒刑,最高处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或拘留,并处或分别处以。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2)出售伪造注册商标的罪行。根据《刑法》第214条,销售已知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金额较大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一笔罚款;如果销量很大,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3)非法制造或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伪造,制造他人的未经许可的注册商标或者销售伪造,未经许可的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控制,以及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实际处理主要涉及驰名商标的识别,注册商标侵权证据的收集,侵权时间的确定以及侵权的影响, 程序法主要规定了设计证据。实体法涉及以下内容: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审查规则,驰名商标的识别和管理暂行规定,驰名商标的识别和保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案件审理中法律管辖权和适用范围的问题的解释, 主要是以上内容。 在案件审理期间还将涉及其他司法解释。您可以访问国家产权管理局的网站进行搜索。 侵犯商标权和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的比较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是指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情况下,未经注册商标所有者的许可而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 (一)违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二万元以上; (3)其他严重情况。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组成部分是: {1}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伪造他人的注册商标,且犯罪符合犯罪标准。 2)侵犯本罪行的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专有使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命令; 3)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和牟利的。过失并不构成这种犯罪。 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者实施了刑法禁止的假冒商标,情节严重。 与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之间的区别: 犯罪前侵犯了国家商标管理系统,该系统犯有严重的假冒商标行为; 罪犯侵犯了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了以虚假,虚假,不合格或不合格产品掺假产品,并以不合格产品伪装成合格产品的行为。 用于通过伪造注册商标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且销售额特别大或有严重后果的,包括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和假冒伪劣商标罪。已经犯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吸收严重犯罪的原则,对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处以较重的刑罚。 根据: 1.《刑法》第213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不得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产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单项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2.司法解释: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下列情况之一下,在相同种类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是第213条规定的“情节”刑法学“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假冒注册商标罪,并处以以下罚款: (一)违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二万元以上; (3)其他严重情况。 在下列其中一种情况下,即《刑法》第213条规定的“特别严重”的情况,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假冒注册商标: (一)违法经营额超过25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15万元的;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 (3)其他情况特别严重的情况。 《刑法》第213章将伪造注册商标的客观行为限制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范围。因此,在确定伪造注册商标罪时,确定行为人使用的商标是否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非常重要。它涉及一个基本的定性问题,即行为人是否被视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民法通则》和《专利法》,侵犯专利权的民法主要包括制止侵权,赔偿损失和消除影响。 1.停止侵权 所谓停止侵权,是指侵权者应停止未经授权的制造,使用,承诺出售,出售,进口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并使用,承诺出售,出售和进口由以下人员直接获得的产品:专利方法。 2.损失赔偿 专利权是无形财产。侵犯该财产并给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依法赔偿经济损失。 补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1。专利权人因侵权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的赔偿额。 2。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润总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3。请参考专利许可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损害赔偿金额。(专利使用费的1-3倍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固定补偿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人的性质和情况等确定赔偿金额,一般在5,000元以上至300,000元以下,最高不能超过5,000元。超过人民币500,000元。 3.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主要是命令侵权者通过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发表声明,或在广播电视上发表演讲或声明,承认其侵权行为,并保证他们会不再侵权。 以上几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专利法》第63条规定,下列任何情况均不应视为专利侵权: (1)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制造或进口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或进口的专利产品,或出售根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则该产品将被使用,承诺出售,或出售; (2)在专利申请之日之前生产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进行必要的生产和使用准备工作,并且仅在原始范围内继续生产和使用的产品; (3)根据其所属国家与中国签署的协议或它们共同参加或参与的国际条约,临时通过中国领水,领水和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按照互惠原则,在其设备和设备中使用相关专利; (4)该专利仅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