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如何确定 商标侵权的判定: 1。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或在相似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很容易引起混淆;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4。伪造或未经授权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徽标或出售伪造或未经授权的注册商标徽标的行为;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注册商标,将商标替换产品投放市场的行为; 6。有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有权提供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有权的行为; 7。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有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商标侵权赔偿一般赔多少钱 实际上,如果发生商标侵权,那么商标所有人可以要求侵权人作出相应的赔偿,但是如何赔偿商标侵权呢?确定赔偿金额的标准如下:(1)侵犯商标专有权的赔偿金额,基于权利人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侵权人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二)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从侵权中获得的利益来确定; (三)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商标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4)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情况,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赔偿金额确定一倍以上且三倍以下。如果侵权人的侵权利润或侵权所造成的损失难以确定,并且当事人已就赔偿金额达成协议,则人民法院应予以许可。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实际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注册商标的许可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判处三元以下的赔偿。根据侵权情况赔偿人民币万元。法律依据:根据《中华民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侵犯专有权的商标使用权的赔偿金额,是根据权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的;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则可以根据侵权人的利益的确定;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商标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情况,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赔偿金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金额应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商标侵权行为名词解释是怎样的呢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相同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此类侵权可具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3)在类似产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4)在类似产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第一种行为是伪造,其余三种是伪造。假冒注册商标是最严重侵犯商标专有权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商标法》规定,侵犯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之一引起争议的,当事人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愿或协商失败,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方可以进入人民法院,也可以请求工商管理或者部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处理。完了法律依据:实施下列任何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侵犯了注册商标的专有使用权:(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同一产品上的商标相同商标;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近的商标,或者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与其商标近似或相近的商标,可能引起混淆; ((三)出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四)伪造,制作他人的未经许可的注册商标,或者销售伪造,未经许可的注册商标;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而变更注册商标,并且再次将商标替换产品投放市场; (六)有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有权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侵犯商标专有权; (7)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有权造成其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