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怎么处罚 商标侵权行政处罚 《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侵犯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的使用注册商标专有权的行为之一引起争议的,应当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愿或协商失败,则商标注册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没收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并伪造注册商标;可能会被罚款。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满意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不起诉,不履行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起诉。法院强制执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调解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金额;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处以三倍以下的违法营业额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计算违法营业额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上述规定,侵犯商标权的行政责任主要是责令立即停止侵权,没收和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专用于制造侵权商品和伪造注册商标商标的工具,并处以罚款。 。 商标侵权怎么罚款,商标侵权罚款多少 指的是:在下列情况之一的情况下,未经注册商标所有者的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一)违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二万元以上; (3)其他严重情况。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组成部分是: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任何企业或机构或个人都在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并且该犯罪符合犯罪标准。 2)侵犯本罪行的对象是注册他人商标的合法专有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命令; 3)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和牟利的。过失并不构成这种犯罪。 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者实施了刑法禁止的假冒商标,情节严重。 与生产和销售假冒商品罪之间的区别: 前一种罪行侵犯了国家商标管理系统,该系统犯有严重的假冒商标行为; 罪行违反了国家的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了将伪造,伪造,不合格或不合格产品作为合格产品掺假的行为。 使用假冒注册商标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量特别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不仅犯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罪,而且假冒商标罪。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吸收严重犯罪的原则,对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处以较重的刑罚。 根据: 1.《刑法》第213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相同种类的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单项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2.司法解释: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而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属于本条规定的“情节”刑法213“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假冒注册商标罪,并处以以下罚款: (一)违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二万元以上; (3)其他严重情况。 在下列情况之一中,属于《刑法》第213条,并且是“特别严重的”,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和有期徒刑。假冒注册商标: (一)违法经营额超过25万元或者违法所得超过15万元的; (二)假冒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册商标,违法经营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 (3)其他严重情况。 <附录>“相同”商标的含义 《刑法》第213条将伪造注册商标的客观行为限制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产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范围。因此,在确定伪造注册商标罪时,确定演员所使用的商标是否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