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外机器人的品牌标志有哪些? 库卡、ABB、发那科、那智不二越、史陶比尔、沈阳新松、广州现代、柯马、 川崎、安川 你去搜这些名字都能搜到 为什么德国库卡机器人愿意被美的收购? 经营战略或什么的吧。沃尔沃汽车不一样喜欢给自己找东家吗?原来找的东家是美国福特汽车,后来改成了中国的吉利汽车。打造了豪华车生产线cma平台,表现上说是沃尔沃联合生产,实际上所有的关键工作都是由沃尔沃来负责的,那些吉利负责哪块呢?负责贴上吉利的标签,打开国内的销路……对于吉利和沃尔沃是双盈的选择,至于那些叫喊着将沃尔沃给卖掉人,是不是脑袋被烧坏了,对于吉利而言,沃尔沃是只会下金蛋的母亲,傻子才会把它给卖了……同时沃尔沃也利用吉利扭转亏损,赚了个盆满钵满……至于德国库卡机器人这块没注意过这方面的新闻,所以不清楚这种卖身的意义何在……身为工业机器人几大家之一,按常理来讲,库卡机器人应该很有前途,但真实情况如此不清楚。但工作机器人这一块目前完全是日本企业的天下,尤其是发那科,很强劲,单此一家就拥有3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再加上安川、那智不二越、爱普生等。日本企业占领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而工业机器人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德国库卡想打进中国市场,学习沃尔沃卖身吉利也的确是个可选的方案。但沃尔沃却将关键的东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卖身福特汽车时,转卖给吉利后,打造CMA平台,关键的技术都掌握在沃尔沃手中。德国的库卡也是一样,只是利用了美的的外壳和国内最近几年爆涨的“爱国”情绪。既然国人喜欢“国产”,那些把库卡的产品打上“美的”和标签不就成了中国的“国产”商品了吗?按这个道理,小米也是地产的“国产”商品…… 既然中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那么和中国企业合作就拥有了打破日本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霸主地位(当然,这只是个人推测而已)……即使库卡真打的这种如意算盘,事情会不会像计划那样顺利进行也是未知之数……针对德国政府对于企业机密技术外流的担心,美的和库卡6月28日签订的《投资协议》,内容共5条,都没有涉及技术转让,反而强调尊重库卡品牌和知识产权,例如“准备订立隔离防范协议,对库卡集团的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保密,以维持库卡与其客户、供应商的稳定关系。通过美的和德国库卡的投资协议也可以清晰得看出来,美的仅仅是收购了库卡的股份而已,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关键的东西都死死地握在库卡手里。也就是说库卡随时和美的分家都不成问题。实际上沃尔沃在对福特汽车不满时,应该换了东家。这和GOOGLE收购ANDROID是安全不同,GOOGLE收购ANDROID是非常彻底,ANDROID公司彻底消失,成了GOOGLE的产品。但沃尔沃也好、日本的日产汽车也好、三菱汽车也好、夏普也好、德国的库卡也好,虽然被其它公司收购了,但公司仍然存在,关键的东西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仍然是独立的。这和软银到处收购的意思实际上差不多,软银并不打算管理和拥有这些公司。孙正义也管不过来,仅仅是种“投资”行为。比如日本的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就是中国的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真正的经营者是中国的马云。德国库卡公司是当代工业机器人巅峰企业之一。如果收购技术的话,恐怕不仅仅是价格上谈不拢,这起收购案一开始就不会被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认可吧……仅仅是股份收购,涉及问题要小得多,但如果涉及到尖端技术,那问题就大了,将会是国际问题,需要很多国家的认可。不要以为这是外国对中国的歧视,实际上各个国家都一样。比如许多日企的收购案都会优先考虑中国政府的看法,从而选择收购方案,尤其是涉及到垄断和尖端技术……有朋友说这次美国没有阻拦,即没有涉及到技术转让或过渡,也没有涉及到垄断(又不是发那科),既军事无关,又没有触犯其它国际法,在这起收购案中美国没有阻拦的理由吧????有朋友问题,没有技术的收购有什么意义????我想有这种问题的朋友把问题搞错了,经营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只要有盈利的可能,那么收购就有意义。德国库克是一家非常有前途的公司。当然,被收购后,会不会赚钱就是两家共同的问题了。美的的商标可以打开国内市场,库卡的技术可以生产拥有尖端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这个合作计划实际上是双盈的。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达到了双方的目的。那么美的和库卡的合作会怎么样呢?我也不是预言家,不敢肯定百分之百的成功,只能说,这次合作计划是非常棒得,接下来的问题是“实际操作”“实际经营”…… 如果不能利用“国产工业机器人”这个卖点赢得中国厂商的认可,占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值,那么这次合作所付出的一切将化为乌有,问题的真心关键点是“国产”“爱国”这些旗号现在还被国人认可吗????(上证指数、GDP等正在失去大家的信任)……不要把股东神化,实际上股东的权力是有限,真正掌管公司大权的公司管理层,而并非股东们。而当股东们出面时,往往意味着公司出了大问题,比如撤换公司管理人员。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出色的管理层造就愚笨的股东”,所以只是公司管理层不变,股东们之间的股份买卖对公司影响不大,但公司管理人员的变动反而会决定公司命运。比如索尼的平井一夫。谈到中国企业家,好像总是在说董事长,董事、创始人之类的。实际上这是误区,企业家应该是公司的总裁或CEO(首席执行官),这才是公司真正的管理人。实际上整个董事层在管理公司方面都极其无力,就算是权力最大的董事长,主要的权力也仅仅是:解雇管理层的职务(董事和监视例外),召集和主持董事会议,签署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务,召开临时董事会,对公司重大业务和行政事项作出决定。而董事的权力就更小了,主要就是参加董事会议,参与决策(公司决策是由所有董事决定的,而不是董事长一个人)。所以我对于中国一直扯王健林、贾跃亭、史玉柱、许家印、王石等董事长,而对于公司的实际管理者总裁和CEO只字不提这种诡异的现象感觉十分诧异。像平井一夫是索尼的总裁兼CEO,孙正义是软银的董事长兼总裁,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的CEO(全球最美的CEO,2011年8月成为苹果董事长,CEO由蒂姆库克来担任,同年10月5日逝世),卡洛斯·戈恩是雷诺的CEO(收购日本的日产,拯救日产)也是日产的总裁(在日本获得“企业改革管理奖”),比尔·盖茨微软董事长、CEO和席软件设计师。…… 库卡机器人 没有做的是外部负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