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18年春茶品鉴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8年春茶品鉴活动的通知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 2018-03-09 广 东 省 农 业 厅 粤农办〔2018〕98号 关于举办2018年 春茶品鉴活动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各有关单位: 为宣传广东好茶,促进广东省茶叶品牌创建和扩大影响力,做强做大茶产业,省农业厅决定举办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评选“金茗奖”2018年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类),并在今年5月11-13日举办的广东茶产业大会进行颁奖和展示。请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大力支持和做好组织发动工作,组织发动茶叶生产企业踊跃参与。品鉴活动方案及品鉴方法详见附件。 附件:1.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方案 2.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春茶品鉴方法 广东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8年3月1日 附件1: 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方案 一、目的 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旨在宣传推介广东好茶,促进茶叶品牌创建和提升影响力,做大做强我省茶叶产业,有效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将面向广东省内名优茶生产企业、合作社,征集具有广东代表性的春季名优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茶类,组织成立茶叶评鉴专家委员会和民间品茶师委员会,采取专家评鉴和大众品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二、组织架构 该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办,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协办。为推动此活动顺利开展,主办承办单位共同成立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整个活动组织和督促工作。 三、时间、地点 (三)专家评鉴时间及地点:时间定于4月27日,地点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四)样品送检时间及地点:定于由组委会4月28日送检,检测机构为具有资质的省级检测机构。 (五)大众品鉴时间及地点:时间定于5月3日至4日,地点为广州芳村万象茶叶城(暂定)。 (六)结果公布时间及地点:2018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开幕式当天(5月11日),地点为清远市。 四、参评有关要求 (一)参评单位要求 1.广东省内登记注册的茶叶企业或合作社; 2.自有茶园实种面积100亩以上; 3.拥有自有品牌(注册商标); 4.具有生产许可证(加工登记证)和经营许可证。 5.需由辖区地级市农业局或产业大会协办单位出具推荐意见。 (二)参评产品要求 1.参评产品为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茶类。参评单位可选择1-3个茶类,每个茶类1个样品参评。 2.参评产品必须产自广东省。 3.每个参评茶叶送样数量为25kg,要求按0.5kg规格进行包装,评鉴结束后获奖茶直接贴获奖标识于大会上展示,其他剩余茶样由组委会退还参评企业。 4.参评产品须达到无公害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以上,一经检测出现农残超标将取消参评资格。 (三)名额限制。 根据各市2016年茶叶种植规模、茶叶经营主体数,茶叶区域品牌个数等因素限制参评单位名额数。(详见附表3) 五、茶样抽取及管理要求 1.样品抽取:组委会抽样时统一启封,从参评茶叶大样(25kg)中抽取1.5kg作为评鉴茶样,供评(品)鉴、获奖展示、市场抽查对照用。 2.样品编码:所抽取样品封好,进行登记、编码(分2套编码系统),全过程视频记录,公证员现场公证。 3.样品管理:所有参评茶样统一存放于南方报业集团南方农村报社,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茶叶储存环境要求存放。 六、评鉴专家及大众品鉴师产生 (一)建立广东省茶叶评鉴专家库。由活动协办单位推荐专家,经过资格审查筛选建立专家库。 (二)评鉴专家产生。评鉴专家组名单由本次活动组委会推荐产生。专家分三组,每组品评一个茶类,公证员现场公证。 (三)大众品鉴师产生。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发动公众报名,各协办单位推荐,通过APP投票产生99名大众品鉴师。 七、审评方式 (一)基本原则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二)评鉴方式 专家评鉴得分=多次冲泡品评方法得分*45%+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得分45%+茶叶水浸出物测评得分*10% 3.最后得分计算方法:按专家评鉴平均得分的80%和大众品鉴平均得分的20%加权得出。 (三)奖项设置 按红茶、绿茶、乌龙茶三类茶,各取10名获奖,设广东十大好春茶(红茶类、绿茶类、乌龙茶类)。获奖单位将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奖杯,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开幕式上颁奖,获奖产品在大会现场展示。 八、标签使用 获奖产品将获得组委会提供特制获奖标签,可标识于当批茶样包装上,并在大会展示销售。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 附表:1.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时间表 2.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报名表 3.名额分配表 附表1: 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时间表 时间 内容 责任单位 1月 1.确定品鉴活动方案 2.组建活动组委会 省农业厅 3月上旬 1.品鉴活动通知发布,建立专家库 活动组委会 3月-4月中旬 1.加强发动宣传 2.征集民间品茶师并进行初步筛选 南方农村报 3月25日前 1.完成线上报名及整理 2.对民间评茶师进行名单确认 省农业厅、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 4月10日 1.确定品鉴专家、品鉴泡茶师 2.定制奖杯、标签 活动组委会 4月25日-26日 收样截止。茶样取样、编码、封样 活动组委会 4月27-28日 专家评鉴活动 活动组委会 4月29-5月8日 检测水浸出物 活动组委会、省级具有 资质的检测机构 5月3-4日 大众品鉴活动 活动组委会 5月9-10日 1.统计评分,确定获奖单位 2.印制奖状、奖杯 活动组委会 南方农村报 5月11日 颁奖 活动组委会 5月11-13日 获奖产品展示 活动组委会 附表2: 2018年广东春茶品鉴活动报名表 企业名称: (盖章) 品牌名称 参赛茶类 法人代表/负责人 手机号码 茶样寄回地址 茶园地址 茶园总面积(亩) 年总产量(公斤) 参赛茶年总产量 (公斤) 年总产值(元) 参赛茶年总产值 (元) 参赛茶品种名 制茶人 制茶工艺简述 注册商标名称及图案 品牌获奖情况 (列举1-2个) 是否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 市农业局或大会协办单位推荐意见 (盖章) 备注:1.每个单位可选择1-3种茶类,每种茶类1个样品参评; 附表3: 名额分配表 推荐单位 推荐名额 (个) 推荐单位 推荐名额 (个) 广州市农业局 5 珠海市农业局 5 佛山市农业局 5 东莞市农业局 5 惠州市农业局 5 汕尾市农业局 10 中山市农业局 5 潮州市农业局 60 汕头市农业局 20 韶关市农业局 30 河源市农业局 30 梅州市农业局 60 云浮市农业局 20 揭阳市农业局 30 江门市农业局 15 阳江市农业局 5 湛江市农业局 20 茂名市农业局 20 肇庆市农业局 10 清远市农业局 6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 10 广东省茶叶学会 10 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 10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 10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 10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10 备注:1.各地级市推荐名额数量根据各市2016年茶叶种植规模、茶叶经营主体数和区域品牌个数等因素综合确定。 2.参评企业可通过地级市农业局推荐参评,也可通过上表中省科研教学单位、协(学会)推荐参评。 附件2: 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春茶品鉴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春茶品鉴定义、条件基本要求、品鉴方法及品鉴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六大茶类的品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DB44/T 299 大叶种绿茶 DB44/T 1248 陈香茶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茶叶品评:品鉴人员采用茶叶多次冲泡品评方法、茶叶水浸出物测评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定茶叶品质的综合过程。 4 品鉴条件基本要求 4.1 品鉴室要求 4.2 品鉴用具 品鉴杯 品鉴杯:采用盖碗,呈倒钟型,容量150mL。其他规格根据具体定制情况待定。 用水 品鉴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按 GB 5749的规定执行。同一批茶叶品鉴用水水质应一致。 5 品鉴 5.1 品鉴内容、权重分值(%) 茶叶多次冲泡品评方法,(4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45%); 茶叶水浸出物测评,(10%)。 5.2 品鉴方法 5.2.1多次冲泡品评方法 5.2.1.1取样 本方法品评对象为商品茶,取样方法按 GB/T 8302的规定执行。 5.2.1.2 品评因子 按照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 5.2.1.3 品评因子的品评要素 外形:干茶的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 汤色: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香气: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 滋味: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叶底: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5.2.1.4 品评方法 ② 茶汤制备方法及品评因子:从评茶盘中扦取充分混合均匀的有代表性的茶样5.0g,茶水比为1:30,其中乌龙茶为7.5g,茶水比为1:20。置于相应的评鉴杯中,注满沸水、加盖、计时,到规定时间后按冲泡顺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评鉴人员根据《冲泡时间及主要品评因子》,对各项品评因子进行评判,以每一泡的主要品评因子为重点。 表 1 绿茶/黄茶/红茶/白茶冲泡时间及主要品评因子 序号 冲泡时间 主要品评因子 第一泡 5s 香气 第二泡 6s 滋味 第三泡 6s 香气、滋味、汤色 第四泡 8s 汤色 表 2 乌龙茶冲泡时间及主要品评因子 序号 冲泡时间 主要品评因子 第一泡 5s 香气 第二泡 6s 香气 第三泡 6s 滋味、香气 第四泡 6s 香气、滋味、汤色 第五泡 8s 汤色 表 3 黑茶冲泡时间及主要品评因子 序号 冲泡时间 主要品评因子 第一泡 5s 香气(有无异气味) 第二泡 5s 香气(纯正) 第三泡 5s 滋味 第四泡 5s 香气、滋味、汤色 第五泡 7s 滋味 ③ 内质 汤色:品评汤色时用目测根据品评内容品评茶汤。 香气:根据品评内容判断香气的质量,仅热嗅。 滋味:根据品评内容品评滋味,品评滋味最适宜的茶汤温度在50℃左右。 叶底:根据品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品评叶底。 5.2.1.5品评结果及判定 ① 评分的形式:整个品评过程分两组完成,第一组负责外形、汤色、叶底,第二组负责香气、滋味,不设立主评,评鉴人员独立打分。 ③ 分数的确定:每个评鉴员所评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参加评分人数所得的分数。 ④ 结果计算: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机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多次冲泡品评的总得分,计算公式为 Y=A*a+ B*b +C*c +D*d +E*e ,其中:Y——茶叶多次冲泡品评总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品评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 表 4 各类茶品质因子评分系数 单位:% 茶类 外形(a) 汤色(b) 香气(c) 滋味(d) 叶底(e) 绿茶 15 15 25 35 10 黄茶 15 15 25 35 10 红茶 20 10 25 35 10 乌龙茶 15 10 30 35 10 黑茶 15 15 25 35 10 白茶 15 15 25 35 10 ⑤ 结果判定:根据计算结果品评的名次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如遇分数相同者,则按不同茶类品评因子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 表 5 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品质因子评分表 因子 级别 得分 外形(a) 特级 90-99 一级 80-89 二级 70-79 汤色(b) 特级 90-99 一级 80-89 二级 70-79 香气(c) 特级 90-99 一级 80-89 二级 70-79 滋味(d) 特级 90-99 一级 80-89 二级 70-79 叶底(e) 特级 90-99 一级 80-89 二级 70-79 表 6 黄茶品质因子评分表 因子 级别 得分 外形(a) 芽型 90-99 芽叶型 80-89 大叶型 70-79 汤色(b) 芽型 90-99 芽叶型 80-89 大叶型 70-79 香气(c) 芽型 90-99 芽叶型 80-89 大叶型 70-79 滋味(d) 芽型 90-99 芽叶型 80-89 大叶型 70-79 叶底(e) 芽型 90-99 芽叶型 80-89 大叶型 70-79 5.2.3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5.2.2 茶叶水浸出物测评 检测方法:按 GB/T 8305的规定执行。 评分:对所有参评样品都完成测定后按成分含量高低顺序排列,计分方法为第一位的得分为100分,其他依次与之比较后乘上100即为该样品成分得分。 6 评鉴结果判定 茶叶评鉴得分,由茶叶多次冲泡品评方法评分、茶叶水浸出物测评评分和《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分三部分组成,按照加权评分方法,最终计算每个茶样总分,以总分分值高为好。 茶样总得分=多次冲泡品评方法评分*(45%)+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分*(45%)+水浸出物测评评分*(10%)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