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构建品牌之都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坚持把打造品牌作为经济工作战略举措的重要一环,持之不渝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晋江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荣获“品牌城市特别奖”,2019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晋江的劲霸男装、柒牌、安踏、鸿星尔克、七匹狼、心相印、361°、盼盼等品牌家喻户晓,劲霸男装连续16年位列中国男装行业排名第一;2019年中国品牌500强中,有晋江的安踏、乔丹、特步、柒牌、九牧王、劲霸男装、利郎、七匹狼、恒安集团、心相印、盼盼,其中安踏、恒安集团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安踏成为服装行业的“市值王”,恒安集团位列全国日用品行业第一。 晋江品牌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晋江品牌带动之路径,从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到城市品牌。 企业品牌,企业全面升级。中国驰名商标45项、中国名牌产品24项、马德里商标达310件,11个品牌入围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出口名牌有2项分别是恒达的“AP”牌挂历、文体用品,恒顺的“梅花”susino晴雨伞。 产业品牌,发展产业集群。16个产业品牌及区域品牌有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织造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运动服装名镇、世界夹克之都、中国拉链之都、全国陶瓷生产基地、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中国伞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晋江)基地、中国泳装产业名城(2017年)、中国快递示范城市(2019年)。 晋江的品牌战略由推动企业全面升级至打造区域名牌,也是晋江产业布局呈现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显著特征。十大产业集群中优势传统产业有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休闲食品、纸制品;新兴产业有新材料、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业、光伏电子业、海洋生物、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有7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纸制品、新材料、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业产值),其中纺织服装、制鞋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城市品牌,打造中国体育城市。如何改变“晋江的品牌”与“品牌的晋江”落差较大的尴尬,一直是晋江市委、市政府探索的问题。为此,他们提出“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的战略。 2007年11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设立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当年12月18日授牌。晋江体育产业拥有全国县级市8个“第一”:第一个设立CBA俱乐部;第一个体育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第一个成功申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赞助体育赛事金额位居全国第一;赞助国家运动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体育产业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体育产业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晋江获得2019-2025年连续4届的国际大体联世界杯举办权。2018年体育产业总产值为1650亿元,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行业企业超万家,上市企业20家,实现产值超300亿元;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GDP的24.2%;从业人数3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晋江品牌发展的推进战略 从企业自发角度看,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创业冲动——仿造(1979-1987年)。陈埭镇当时有702家企业,1984年年底陈埭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亿元镇。 二、代工甘苦——贴牌(1988-1997年)。安踏的成功,引领了一些企业家自觉培植名牌、推介名牌,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品牌觉醒——创牌(1998-2007年)。以利郎为代表,一系列晋江制造创牌成功。 从政府角度看,实施品牌带动。政府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实施四项措施。 一、观念超前,规划先导。政府善于发挥规划引导作用。1996年提出“质量立市”,制订了《“九五”质量立市工程计划》;1998年及时提出“品牌立市”,实现从质量到品牌的转换;2002年进一步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构想,制订了《晋江市2004-2008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晋江市2006-2010年品牌发展规划》。 二、服务到位,政策跟进。1999年出台《关于扶持企业创新的若干优惠政策》,着力从物质奖励、土地供给、税费优惠、技改补贴、融资支持等方面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鼓励和扶持;2003年出台《关于打造品牌之都的若干优惠政策》,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给予世界名牌产品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提供人才支撑,建立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首个县级博士协会;提供五大技术平台、五大创新载体。 三、倾力造势,连锁扩张。发展会展经济,引入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大手笔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和经营网点,与媒体宣传造势相呼应,构筑了一个从媒介行销到实体店行销相结合的全方位品牌销售网络和平台。品牌企业专卖店、直营店超过25万家。 四、适时应变,提升管理。企业管理,引导和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双翼战略、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变革与提升——精益管理;创建品牌工业园,品牌工业园=大品牌企业+配套企业;鼓励品牌走向国际,出台《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运作的若干意见》。 晋江品牌之都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重点突破,纵深推进。品牌推进重点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鞋、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纸制品等晋江经济主要依托的优势传统产业中;同时,将品牌产业发展引向纵深,利用和整合了晋江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适时作出发展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 多点开花,集聚发展。既重“树木”也重“森林”。同一产业中众多企业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形成争先创优、争创名牌、共同发展的局面;品牌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小而多的层面,而是在竞争中通过集聚发展,成长起一批大型企业和大品牌。 借力传媒,构筑平台。企业借助强势媒体进行强势推介,央视体育频道一度被称为“晋江频道”,同时赞助NBA赛事,安踏成为奥运合作伙伴。政府则致力平台构筑。 文化行销,城企联动。城市品牌经营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企业品牌的经营。二者的良性互动,将相互受益、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