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配件商标图-火车 商标 怀表

提问时间:2020-07-21 09:26
共1个精选答案
迅法网商标注册 2020-07-21 09:26
最佳答案

相关小视频

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

原创 黄小解 大奢工厂

2018-06-07

您看此文用

·

秒,右上角...转发只需1秒❤

七月上

Jam - 空

品牌资讯

NEWS

品牌简介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是一家始于1839年的瑞士著名钟表品牌,逾百年来,百达翡丽一直信奉精品哲学,遵守重质不重量、细工慢活的生产原则。主旨只有一个,即追求完美。它奉行限量生产,每年的产量只有5万只。在长达一个半多世纪中,百达翡丽出品的表数极为有限,且只在世界顶级名店发售。百达翡丽拥有多项专利,在钟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手表均在原厂采用手工精致,坚持品质、美丽、可靠的优秀传统,百达翡丽以其强烈的精品意识、精湛的工艺、源源不断的创新缔造了举世推崇的钟表品牌。

品牌故事

早于十六世纪,钟表制造业的深厚文化已在日内瓦萌芽。日内瓦早期的钟表制造者不仅是工艺师,更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热忱,务求令作品在外形及性能上达致完美。

这种力求完美的钟表制造精神世代相传,更成为安东尼·百达(Antoine Norbert de Patek)的创业基础。百达翡丽的创始人安东尼·百达原为1831年波兰反抗俄国统治的革命者。波兰革命失败后他逃往法国,后在瑞士日内瓦定居,开始从事钟表业,1839年开设了百达钟表公司。

1844年,安东尼·百达与简·翡丽(Jean-Adrien Philippe)在巴黎一个展览会中相遇。当时简·翡丽已经设计出表壳很薄,而且上链和调校都不用传统表匙的袋表。这种袋表在展览会上甚受漠视,而安东尼·百达却深为其新的设计所吸引。两人经过一番交谈,立即达成合作的意向,就这样,简·翡丽加盟百达公司。两人合力改变了钟表制造业的历史。他们创出各项新发明,取得多项专利,例如表冠上链及调较装置,并以其机械机芯的精确度创下多项记录,至今未被打破。1851年,百达公司正式易名为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公司。

百达翡丽的厂标由骑士的剑和牧师的十字架组合而成,也被称做“卡勒多拉巴十字架”。它的由来是:1185年,西班牙一个叫卡勒多拉巴的城市受到摩尔人的侵略,勇敢的牧师雷蒙德和骑士迪哥·贝拉斯凯斯率领民众进行殊死的抗战,最终把摩尔人驱走。牧师(十字架)和骑士(剑),合在一起便成为庄严与勇敢的象征。这象征正好代表着安东尼·百达与简·翡丽合作的精神。这个厂标从1857年便开始使用。

为了突破传统,开创更理想的工作环境,百达翡丽现任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菲利蒲·史东先生从1988年起就开始规划与兴建全新的工厂,为的是“把百达翡丽独特的工艺及科技结合在一个屋檐下”。新工厂完工启用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成表”工厂,工厂旁的一座旧古堡被翻修成日内瓦私人珍品收藏博物馆。

为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百达翡丽在1996年10月正式发行《百达翡丽国际杂志》,以英、法、日、中、德、意6种语言版本发行,力图通过该杂志的内容来吸引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凡此种种,皆在证明百达翡丽不断求新、求变的经营理念,使这家百年老厂依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五十三。

品牌特色

目前百达翡丽仍是全球唯一采用手工精制,且可以在原厂内完成全部制表流程的制造商,并坚守着钟表的传统工艺。瑞士钟表界称这种传统制造手法为“日内瓦7种传统制表工艺”,意即综合了设计师、钟表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家、瓷画家及宝石匠的传统工艺。百达翡丽深信,由这类工艺大师的巧手所制作出的名表皆为艺术珍品,而这也是百达翡丽钟表最值得骄傲的特色。钟表爱好者贵族的标志是拥有一块百达翡丽表,高贵的艺术境界与昂贵的制作材料塑造了百达翡丽经久不衰的品牌效应。

品牌简介

宝珀(Blancpain)诞生于1735年,是瑞士历史上最悠久的腕表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注册的腕表品牌。作为最顶级的复杂机械表制表商之一,宝珀也是世界上极少数可以全部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组装到销售的品牌。宝珀1735超复杂功能腕表,汇集最顶级的复杂功能:超薄、月相、万年历、双追针计时、陀飞轮、三问报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自动上链腕表之一。宝珀乾坤卡罗素腕表融合中华元素与顶级制表工艺,成为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枚且唯一典藏的当代腕表。在众多的腕表排名中,宝珀始终名列世界“十大名表”。

品牌故事

1735年,瑞士人Jehan-Jacques Blancpain宝珀先生于瑞士西部侏罗山脉(Vallee de Joux)创立了一间制表工坊。它既是世界上第一个登记在册的腕表品牌,也标志着瑞士钟表业从“匠人时代”跨入了“品牌时代”。

自创立伊始,宝珀腕表即广受青睐。Jehan-Jacques Blancpain的继承人致力维护创立者的工艺技术,使其代代相传。

1815年,Jehan-Jacques先生的曾孙Frédéric-Louis Blancpain执掌家族企业,促使生产方式现代化,令传统手工工坊变为可量产的制表厂。Frédéric-Louis用工字轮式的擒纵机构替代了冕状轮式的擒纵机构,为制表业带来重大革新。

得益于深厚的工艺技术,在19世纪中叶,宝珀品牌已然是Villeret地区规模最大的企业。19世纪后半叶,为应对美国产品的竞争,宝珀于1865年在苏士河(Suze)畔建造一座两层楼高的厂房,并利用水力发电为生产活动提供必需用电。宝珀更新生产方式,并瞄准高级制表市场,成为Villeret地区少数突破困境的制表企业之一。

1926年,宝珀制表厂与制表师John Harwood合作,推出首款自动上链腕表。四年后,宝珀将此装置应用于小尺寸腕表,以Léon Hatot之名推出矩形Rolls腕表,创世上首款自动上链女装腕表之先河。

Frédéric-Emile Blancpain辞世后,由于其独生女Berthe-Nellie无意投身于制表领域,因此与Frédéric-Emile关系最笃、同时也来自宝珀公司的Betty Fiechter 和André Léal于次年接手宝珀制表厂。鉴于宝珀家族成员不再掌管企业,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两位合伙人必须为公司重新命名。为此,他们以Villeret的语音异序词“Rayville”将Blancpain宝珀制表厂改名为“Rayville S.A., succ. de Blancpain”。尽管公司名变更,制表厂的形象和特质仍得以保留。至上世纪50年代,Betty Fiechter一直担任宝珀总裁一职。之后,她与侄子Jean-Jacques Fiechter一同经营,为企业带来全新发展势头。

宝珀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首推1952年诞生,1953年初量产面市的五十噚腕表。此款腕表是应法国海军Nageurs de Combat精英潜水部队的要求而制,他们需要一枚在深海执行任务时可佩戴的可靠腕表,Robert Bob Maloubier上尉与潜水部队共同创始人Claude Riffaud中尉于是将此项目委托给勇于接受挑战的宝珀时任总裁Jean-Jacques Fiechter。五十噚腕表为Jacques-Yves Cousteau军官等知名人士所佩戴,成为潜水腕表的标杆之作。

20世纪50年代末,Rayville-Blancpain制表厂加入瑞士钟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SIH)。1983年,SSIH将Rayville-Blancpain品牌名出售给Frédéric Piguet之子与同名公司总裁─Jacques Piguet,以及SSIH的员工Jean-Claude Biver。两位合伙人在侏罗山脉的Le Brassus成立生产厂房,公司自此命名为宝珀有限公司(Blancpain SA)。

在20世纪70年代,制表工业面临严峻挑战。石英机芯的问世令一些专家预测传统腕表或将日暮途尽,然而,宝珀却致力于生产顶级复杂功能腕表。宝珀制表厂一直坚持以最纯粹的传统方式制造腕表,遵循两世纪前由Jehan-Jacques Blancpain与其继承人的腕表理念。

与此同时,宝珀不遗余力地振兴机械制表,重新主张传统复杂功能,使世人再度认识手工业行会的历史,体现最高制表成就的重要表款的核心价值。通过回溯过去,重拾制表业当初在侏罗山脉的农场中发展时的理念。宝珀令传统制表文化与艺术得以绵延不绝、精进不止,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月相表为代表全面复兴机械制表。

由此遵循传统的工艺催生而出的代表性作品还有堪称“表王”的1735腕表。这款时计于1991年推出时俨然是全球最复杂的时计,汇集最顶级的复杂功能:三问报时、陀飞轮、万年历、月相与双追针计时。制表师需要1年的时间方能完成机芯组装。

2002年,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成为宝珀总裁与首席执行官,为品牌带来全新动力,宝珀制表厂自始至终秉承其珍贵而又深厚的创新传统,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宝珀进行多项重大投资,强化研究与开发部门的创新能力,鼓励其另辟蹊径,再创新猷。

随着多款令人叹为观止的新机芯的问世,宝珀享有越来越多的专利与世界首创的头衔。宝珀于2008年重新改良逾一世纪以来几乎被遗忘的卡罗素复杂功能,并将其安装在腕表之上,实属全球首创。同年,宝珀量身定制乾坤卡罗素腕表,成为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枚典藏的当代腕表。

宝珀重新改良五十噚腕表,巧妙演绎Villeret系列,并推出设计新颖的前卫系列L-evolution。凭借在高级制表领域不断创新,宝珀获得迅猛发展。2010年,与宝珀一脉相承的FP机芯工厂(Frédéric Piguet)正式更名为宝珀机芯工厂(Manufacture Blancpain),加入Blancpain宝珀旗下。

自1735年迄今,宝珀在推动机械制表业发展的同时,亦秉承创立者留传的传统工艺,使其历久弥新。

品牌特色

宝珀尊重并沿袭机械表制造业的手工制作方法,坚持手工机械表的生产。自创始人Jehan-Jacques Blancpain开始,宝珀的每一枚顶级复杂机械腕表都完全以手工制作且均由制表师亲自检查,刻上编号、签名,编号为独立编号,这项传统自诞生起一直延续至今。作为“经典时计的缔造者”,宝珀始终怀抱对于时间与制表的不渝信仰,锻造非凡的制表能力,坚守低调、坦诚、务实的品牌态度,以至臻制表为基石,倡导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将情感、艺术和文化浓缩融合为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美好追求。

品牌简介

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世界最著名钟表品牌之一,1755年创立于瑞士日内瓦,为世界最古老最早的钟表制造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厂之一。江诗丹顿传承了瑞士的传统制表精华,未曾间断,同时也创新了许多制表技术,对制表业有莫大的贡献。

江诗丹顿在整个二十世纪推出了多款令人永世难忘的设计。从简约典雅的款式到精雕细琢的复杂设计,从日常佩戴的款式到名贵的钻石腕表,每一款均代表了瑞士高级钟表登峰造极的制表工艺,体现了江诗丹顿在世界钟表业界卓尔不群的地位,及其对技术和美学的追求。历经两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江诗丹顿至今依然是钟表业界最负盛名的品牌之一。

品牌故事

1755年,才华洋溢的年青钟表匠Jean-Marc Vacheron在日内瓦市中心创立自己的首间钟表工作室。Jean-Marc Vacheron对人类文化充满好奇与热诚,经常抱持开放态度,并不断钻研制表工艺,因而成为一位非常成功的日内瓦独立钟表匠——「阁楼工匠」(Cabinotier)。Jean-Marc Vacheron所创制的时计,令他蜚声国际,而他更不断发掘其它有潜质的钟表匠,除了超卓的制表工艺外,更把自己对追求完美艺术那份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授给他们。

1819年,经验丰富的商人François Constantin与Jean-Marc Vacheron的后人合作,成立了声名显赫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凭着其对市场敏锐的触角和坚定的信念,几十年间François Constantin不断穿梭欧洲,为设计精巧及优质的钟表时计开辟新市场。

1839年,江诗丹顿邀请Georges-Auguste Leschot担任公司技术总监,自此改写了公司及整个钟表界的历史。Georges-Auguste Leschot不仅是一位机械天才,更拥有非凡远见和丰富的想象力。他设计出首个可以重复及大量生产多种钟表零件的仪器–pantograph,为整个瑞士制表业带来突破性的改革。因为在此之前,钟表机芯均由人手独立制成的零件组成,每个零件的手工因此有所不同,导致机芯零件不可互相替换。Georges-Auguste Leschot这项革命性的发明改变了整个制表工序,更大大缩短了制表时间、提高了制表效率。

1880年,江诗丹顿于正式将「马耳他十字」标志注册成为公司商标。「马耳他十字」原是机芯内的发条盒盖上方的小零件,它的作用是防止发条匣被过度上链从而使时计运作更加准确。

江诗丹顿有着两百多年的制表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名牌手表,其表盘上的如瑞士国徽般的十字标记,已经是品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如今,江诗丹顿俨然为“时间”的同义词,更是爱表人士眼中无可取代的腕上艺术品。

品牌特色

历史悠久的江诗丹顿,以“最小批量,最优质量,最高卖价”为经营战略,有不少的伟世经典。如今,江诗丹顿在日内瓦的工厂年产表量仅为6000只。自1840年起,每只手表的生产图纸、记录、销售日期及机芯表壳编号等资料,都完整无缺地保留在公司的档案柜中。他们将超群的技术,严格的测试,精湛的工艺与完美的造型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高贵典雅、令人赞叹不已、极富收藏价值的稀奇经典之作。在漫长的制表岁月中,经久不衰地成为名贵典雅的象征。

品牌简介

宝玑(Breguet)多年来一直是瑞士钟表最重要的代名词,由阿伯拉罕·路易士·宝玑(A.-L. Breguet)先生创立,

品牌故事

可追溯到1775年。宝玑先生生于纳沙泰尔(Neuchâtel),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他潜心研究制表工艺的方方面面,一生中创造无数伟大的发明,对钟表业界产生深远影响。如今,宝玑所传承下来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愈加历久弥新,其新古典主义的简洁设计更予人惊喜。

品牌故事

阿伯拉罕·路易士·宝玑(1747-1823),生于瑞士纳沙泰尔,自幼就显示了对复杂机械的非凡天赋。15岁到凡尔赛学习钟表制造,在5年学徒期间,他入读马塞林学院的晚间数学班,为研制精密的仪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才华及蓬勃的发明能力,使他崭露锋芒,并获得当时的文艺倡导者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赏识。

1775年,宝玑在巴黎开设巴黎创立了Quaide Phorloge(宝玑表的前身)。由于他对机械具备渊博的知识,对钟表的特点及技术独具过人天份,使他吸引了许多当时最优秀工匠的兴趣,投身其门下,并在他谆谆教导下训练成才,他丰富的想象力得以活现成为一件件动人的优秀作品。

宝玑设计及制造的钟表,产品多元化,无论腕表、航海天文钟及钟,设计匠心独具,令他在表坛上被誉为最杰出的人物。 宝玑在钟表业各方面取得优越成绩,一开始已一鸣惊人,屡创新猷。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是宝玑钟表产品最早的拥护者。每一块产自宝玑工作坊的钟表均配备独创机芯,体现当时的最新制表技术。其中大部分钟表产品更配备宝玑精心改良的杠杆式或宝石轴柱擒纵装置。

法国大革命期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逃亡至瑞士。战乱平息后,他怀着满腔灵感与创意重返巴黎,先后创制宝玑摆轮游丝、第一座旅行钟(随后售给拿破仑)、自鸣钟及悬垂表、触摸表,最后更创制了陀飞轮,并在1801年获注册专利。

在航海天文钟方面,宝玑作出了重大的页献。1815年赢得「Horloger de la Marine」海军的钟表制造家的美誉。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促使钟表制造无论在艺术或技术上均获得了新的动力与新的广度。

宝玑在77岁高龄辞世,他的成就不但在他在世时获得广泛推崇;今天,他仍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和钟表制造家。

宝玑一生重要的发明包括陀飞轮(Tourbillon),摆轮双层游丝(The balance-spring overcoil),自鸣钟(The Sympathi-que clock),定速擒纵结构(The 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以及三问表的盘旋式打簧系统(The spring for minute yepeater)等卓越设计,均为今日钟表界带来深远的贡献。

今日的宝玑品牌由Montres Breguet,Nouvelle Lemania及Valdar三家公司策略联盟后,由于资金的注入,研发和行销能力大为提升,加以市场导向的产品策略,宝玑事实上已走出沉寂,开始展现蓬勃的活力。

重组后的宝玑公司力求革新,员工从合并前的170人增加到230人,产制效能大为提升。在零件生产方面,宝玑已将大部分的组件交由同集团专司生产计时码表机芯和高级机械机芯的Nouvelle Lemania公司接手,另外,Valdar则专门研发微机械和精密零件。宝玑只负责最特殊机件的制造与开发,这也使有更多的人力投入于设计与研发工作。

品牌特色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宝玑这个名字就为皇室而存在,宝玑的作品追求端庄、精致、低调与简约,恰是这一点,引得法国、英国等王室的青睐。宝玑自创始至今,所制作的每块时计均带有独立编号,可供收藏家确定其真伪与来历,此外宝玑的坑纹表框(双排串珠形)、“宝玑指针”(镂空偏心“月形”指针)、宝玑数字刻度、手工镌刻的表盘和隐蔽签名等诸多特点,在展现宝玑时计的含蓄的细节修饰工艺同时,使其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品牌简介

积家(Jaeger-LeCoultre)是一家位于瑞士勒桑捷(Le Sentier)的高级钟表制造商。自1833年成立于瑞士汝拉山谷(Vallée de Joux)以来,便成为制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钟表品牌。作为顶级制表行业的先驱,积家不仅将精确计时技术和精湛艺术天赋进行糅合统一,对整个制表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家自2000年起成为瑞士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Richemont)旗下的公司。

品牌故事

18世纪前,英国与法国的钟表制造商垄断了整个钟表界,为商船提供精密计时器,辅助他们航行至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另一只钟表力量也在积极酝酿中,这就是瑞士,因为法国一大批新教徒工匠为逃避宗教迫害,隐居于瑞士汝拉山脉的 Joux山谷中。那里一年有六个月的时间都是大雪封山,漫长的寒冬使人足不出户,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制作更加精密的机械装置,如音乐盒、自动操作机械及钟表等。到19世纪,被称为“Combiers”的山谷居民,已拥有了超过英法等国的钟表技术,令世界其他地区望尘莫及。

积家表即是在这片山谷中诞生。LeCoultre家族于1803年诞生了一个男孩安东尼·勒考特(Antoine LeCoultre),他开始是在父亲的铁匠铺当学徒,同时潜心钻研齿轮制造技术和冶金术。1833年,他离开了家族企业,在勒桑捷市镇创办手工场。到1860年时,他的公司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人,专门生产钟表精密器件,先后推出上百种钟表机芯,从而奠定了自己在瑞士钟表业的地位。

1903年,安东尼100岁那年(当然他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但他的确收到了一份最好的冥诞礼物),他的孙子雅各·大卫·勒考特(Jacques-David LeCoultre)来自巴黎的法国海军专属钟表师埃德蒙·耶格尔(Edmon Jaeger)合作,成立了今天的积家表厂(Jaeger LeCoultre)。

从1833年公司创立至今,积家拥有无数的专利,为世界钟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积家的机芯生产极其多样,是世上极少的机芯输出型制表公司。特别在高档机芯这一块,一些其他品牌的高档腕表由于销量很小,因此自身的机芯产量也偏少,会选用积家生产的机芯,无形中也为积家做了宣传。

品牌特色

作为精品名表的代言人,积家钟表共有40个专职分工和20项尖端科技,兼顾每一个生产细节,遵循精湛传统制表工艺的同时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对制造的每一枚钟表都倾注了高度的热情,研制出卓越出众的腕表。时至今日,积家不断超越自我连创佳绩,共计发明了一千两百多枚机芯,获享398项注册专利,从世界上最小巧的款式到多功能复杂腕表,还有超薄手表及Atmos恒动空气钟,每一款杰作,都传承了积家178年之久的制表工艺,堪称高级制表业界中的典范。

品牌简介

爱彼(Audemars Piguet),瑞士著名制表品牌。1875年,两位年轻有为的钟表师Jules Louis Audemars 和Edward Auguste Piguet在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的布拉苏丝小镇(Le Brassus)共同创建了爱彼(Audemars Piguet)品牌,潜心制作复杂功能机芯。自创始之日,爱彼坚持每年至少创作一枚大复杂功能时计的传统从未间断,谱写着一代代饱含独立精神的家族传奇。

品牌故事

1875年,两位年轻才俊的制表大师Jules-LouisAudemars和Edward-AugustePiguet决心在瑞士钟表胜地侏罗山谷携手发展精密钟表事业,正式创办爱彼表钟表厂;并于1881年12月17日在布拉苏丝成立“Audemars,Piguet&Cie”公司。

AP是取两人姓的第一个字母“A”和“P”组成。两位创始人在侏罗山谷受训成为专业打磨师,并致力研发制作钟表最精巧的部分。钟表厂成立之初,高瞻远瞩的始创人已决定不再作钟表厂的零件供货商,率先研制完整钟表作品,并于1882年制作出首枚配备万年历装置的怀表。凭借卓越的创业精神,他们开始着重研发复杂表款,并进行了一系列策略性的市场推广,令爱彼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最多复杂表款发明纪录的品牌。

1889年,第十届巴黎环球钟表展览上,爱彼的参展作品Grande Complication大复杂功能怀表,搭载三问、双针定时器及恒久日历功能,以精密的设计,引起钟表界的极大回响。这次的成功,令爱彼声名大噪,迅速在表坛建立领导地位。除原有在伦敦及巴黎的代理商外,新的代理商亦在柏林、纽约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成立。

随着业务的扩展,1907年,爱彼公司在原有大厦旁购置新物业,百年来,爱彼制造中心亦从未迁离原址,每件作品均出自现代钟表制造的发源地——侏罗山谷的制表工厂,并刻有制表师的名字和个别编号,弥足珍贵。

爱彼表之所以能在尊贵瑞士制表传统中永垂不朽,全因两个始创家族历来对爱彼表的承诺及后世制表大师的忠心。自1882年开始,Audemars及Piguet的家族成员已出任公司各主要职务,而Audemars及Piguet则分别掌管公司内两大业务范畴;Audemars负责技术部分,Piguet则较多参与商业活动。这种联合的管理方法被家族成员沿用至今,历久不衰。

1917年,Jules-Louis Audemars退休并由其儿子Paul-Louis Audemars继任董事会主席及技术经理。1919年,Paul-Edward Piguet亦继承父业,掌管了公司的商业部门,1962年,他的两位女儿亦开始在公司工作。之后Jacques-Louis Audemars成为董事会主席直至1992年。爱彼仍由家族传人掌管,董事会主席由Jacques-Louis的女儿Jasmine Audemars出任。

已有130多年历史的爱彼,在创始人Audemar和Piguet的家族第四代的领导下,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精湛的制表技术和华贵典雅的设计,令爱彼深受钟表收藏家推崇,成为世界三大名表之一。如今,爱彼制表工厂分布于瑞士Le Brassus,Le Locle及日内瓦,制表工匠总数达430人。

瑞士汝山谷记事

瑞士汝拉山脉(Jura)汝山谷(Vallée de Joux)上千年来均是环境严苛的区域,天然原始、气候极端。直至6世纪,修道士因其四周幽静朴雅,充满灵性才首次定居于此。该山谷因盛产复杂功能时计,被誉为复杂功能钟表的摇篮,并以此闻名于世。

自1875年起,位于汝山谷的布拉苏丝小镇(Le Brassus)即已为爱彼表厂的基地。早期表匠在此于夏日耕作,冬日里则借着极光,磨练最复杂的制表机械。百年来,对传统高级制表技艺的不懈追求与突破创新,已成为爱彼品牌秉承至今的核心价值。

13世纪一切均起源自瑞士偏远的汝山谷。首批居民于13世纪来到这里。在农耕及伐木之外,他们迅速建立了运用铁和玻璃的技巧。漫长的冬季促使他们发展出不同的技艺,补足以农耕及伐木为主的微薄生计。

17世纪末移居的胡格诺教徒把制表技术带到这个地区。

18世纪很多当地居民以制作金属制品的经验为基础,在农耕以外从事钟表制作。

19世纪汝山谷的制表工坊迅速成为复杂腕表机芯的国际制作中心。

爱彼于1875年在汝山谷的布拉苏丝小镇(Le Brassus)成立。

品牌特色

自1875年创立至今的140年的历程中,爱彼始终秉承突破创新,追求卓越的传统精髓,制造出无数杰作,更创下了很多“史上第一”的记录,如1892年发表了史上第一枚具三问功能的腕表;1986年推出全球首枚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1997年首推三音锤三簧大小自鸣腕表;1999年问世星轮三问等惊世之作。“八大天王”大复杂功能腕表系列则更是爱彼对过往复杂功能成就的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与宣言;2006年,品牌推出爱彼独家擒纵系统,革新了钟表界百年以来擒纵系统的运作方式。更为难得的是,爱彼是目前唯一始终由创始家族掌管的高级钟表品牌,并致力于复杂功能制表技艺的传承,成就了钟表业不朽的家族传奇。

品牌简介

卡地亚(Cartier SA)是一间法国钟表及珠宝制造商,1847年由Louis-François Cartier在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创办。1874年,其子亚法·卡地亚继承其管理权,由其孙子路易·卡地亚、皮尔·卡地亚与积斯·卡地亚将其发展成世界著名品牌。现为瑞士历峰集团(Compagnie Financière Richemont SA)下属公司。1904年曾为飞机师阿尔拔图·山度士·度门设计世界上首只戴在手腕的腕表——卡地亚山度士腕表(Cartier Santos)。

品牌故事

卡地亚的传奇故事开始于1847年。29岁的Louis-Francois Cartier (1819–1904) 从师傅Adolphe Picard手中接手了位于巴黎蒙特吉尔街29号的珠宝店。1846年,Louis-Francois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组成的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这意味着卡地亚的正式诞生。

1888年,卡地亚尝试在镶嵌钻石的黄金手镯上装上机械女表;到了1904年,卡地亚为老朋友山度士(Santos)制造的金表一炮打响。从此,卡地亚手表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宠物,历久不衰。

1899年,卡地亚迁往现址,巴黎和平街13号。其后由卡地亚三兄弟Louis、Pierre和Jacques继承家业。他们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从印度到俄罗斯,从波斯湾到新大陆,卡地亚三兄弟游历世界所体验的异国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卡地亚精品的风格。

卡地亚也获得了欧洲王室的青睐。1902年即将登基为爱德华七世的威尔斯王子曾经赞誉卡地亚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并于1904年委任卡地亚为英国王室的皇家珠宝供应商。

当时的巴黎,经过王位争夺的一番动荡后,又恢复了花都昔日的浮华气象,极大地推动了巴黎珠宝业的繁荣。卡地亚幸运地得到了拿破仑三世年轻的堂妹Mathilde公主的推荐,业务不断增长。1902年,卡地亚的店铺已经从巴黎开到了伦敦和纽约,纽约逐渐成为卡地亚王国的总部。父子相传仅两代,卡地亚已成世界“首饰之王”。

今天无论是高级珠宝、还是当代珠宝系列,例如Le Baiser du Dragon(龙之吻系列),卡地亚精品都本着出色的制作工艺、独特风格和专业技术,来传达出品牌的价值。

品牌特色

卡地亚的历史中印证着现代珠宝百年的历史变迁,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与各国的皇室贵族和社会名流的紧密联系,如今更已成为全球时尚人士的奢华梦想。卡地亚以其非凡的创意和完美的工艺为人类创制出许多精美绝伦、无可比拟的旷世杰作,因而获得了“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的美誉。

品牌简介

伯爵(Piaget),1874年由年仅19岁的乔治·爱德华·伯爵(Georges Edouard Piaget)创立。诞生以来,伯爵一直秉承“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好”的品牌精神,将精湛工艺与无限创意融入每一件作品中,同时优先发展创意和对细节的追求,将腕表与珠宝的工艺完全融合在一起。伯爵能够捕捉时间的神韵,每一件腕表和珠宝作品都是对精湛工艺的不懈探求。目前隶属瑞士历峰集团。

品牌故事

1874年,乔治·爱德华·伯爵在瑞士侏罗山区以机芯制作起家,专门为瑞士著名的腕表品牌制作性能精准的优质机芯。蒸蒸日上的制表事业,迅速地发展成为家族企业;而伯爵精湛工艺也翻山越岭、远近驰名。1911年,提摩太·伯爵(Timothée Piaget)从父亲乔治手中接掌家业。

1943年伯爵(Piaget)正式注册品牌。在创办人孙子辈杰若德和华伦太·伯爵(Gérald、Valentin Piaget)两人的掌舵下,伯爵品牌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知名度与日俱增,展现出脱胎换骨的全新气象。

1956年伯爵表推出著名的9P手动上链超薄机械机芯。1960年,伯爵的制表师推出厚度仅有2.3毫米的12P机芯,是世界上最纤薄的自动上链机芯。这两款机芯的问世,激发了伯爵设计师无拘无束的创意,创作出多款精致独特的腕表。与此同时,伯爵一边致力于复杂机芯的研究,一面发展顶级珠宝首饰的设计。从设计、制作蜡模型到镶嵌宝石,伯爵表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宗旨。

1964年,伯爵首次推出采用青金石、绿松石、黑玛瑙、虎眼石等宝石制作表盘的系列腕表,艳惊当时的腕表界。接着,伯爵推出的袖扣表同样令人议论纷纷,成为奢华腕表的经典象征。伯爵秉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还在1976年推出当时最小巧的7P石英机芯。从此,大胆的创意与独到的表现手法,便成为伯爵的品牌风格。

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伯爵表成就显赫。最令PIAGET伯爵自豪的是:即使在今天,伯爵依旧是世界上少数硕果仅存,获称“综合制造商”最高荣誉的品牌,也就是说,从设计、研究、开发到制造等所有制作工序,都由品牌自己完成。纷呈的杰作植根于伯爵闻名遐迩的创造性精神,并有力地证明了其创造者的箴言: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好。伯爵在世界市场的消费群,不仅包括商届巨贾、影视名流,甚至也包括政客。里根总统、肯尼迪夫人……他们都是伯爵表的钟爱者。

品牌特色

伯爵是为数不多,能够自行设计、开发并制作机芯的腕表品牌。追求卓越和研发新型机芯展示了伯爵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超薄机芯方面的独特表现,以及在复杂腕表中的创新演绎,让品牌成为传统企业和艺术腕表的领军人物。令人心醉的表款和饰品,都是花去工匠数百个小时的精心创造的艺术品。

品牌简介

Richard Mille出生成长于法国德拉吉尼昂瓦尔大区 (France’s Var region in the town of Draguignan)。20岁时往英国进修一年英语后考入Besancon School of Technology学习市场营销。1974 进入法国钟表制造公司Finhor (总部位于Villers-le-Lac),担任出口部门经理一职。在Matra接手这家公司时,他已经成为了该集团出口部门总监,负责旗下所有腕表品牌的出口贸易。

20世纪90年代,Richard Mille加入了位于Place Vendome旺多姆广场的梦宝星珠宝(Mauboussin),随后担任制表部门主席及珠宝首饰部门首席执行官。他直接参与创意制表过程,同时还接触众多顶级瑞士机芯制作大师,例如,他曾与爱彼机芯厂负责人兼首席设计师Renaud & Papi合作,共同为Mauboussin设计钟表和机芯。

所收获的工作经验与忠实友谊堪称无价。但作为一名管理人员,Richard Mille仍然因受到公司条款、生产成本、品牌策略等种种约束而无法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极致地发挥。50岁时,他终于决定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意在突破制表业的当前现状,实现将钟表制造技术与21世纪全新理念的完美融合。

当Richard Mille将这一计划透露给他在爱彼 (APR&P) 的联系人和好友Laurent Picciotto,立即赢得了他们莫大的兴趣与支持。随后联系其在Les Breuleux的好友Dominique Guenat (Montres Valgine的品牌拥有者),更是欣然同意加盟。这注定是个充满风险的赌注:Richard Mille计划仅研发一款手表,一款能够真正圆梦的理想作品;他在制作过程中极少考虑生产成本,因而导致经常超支。终于,第一款RICHARD MILLE腕表RM 001在2001年正式发布,并以20万欧元的标价将这一初出茅庐的品牌推上了高级腕表市场的尖端。尽管预期销量很低,事实却不尽然,RICHARD MILLE一炮而红,RM 001在问世当日便吸引数百张订单,人们纷纷抢购这款限量珍品。在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RICHARD MILLE成为了高级制表业的翘楚;其所获的成功至今难以逾越。目前,RICHARD MILLE手表系列超过40款,一如RICHARD MILLE当日出产首款腕表般,每款时计的设计与生产都倾注着品牌始终如一的激情与决不妥协的原则。

品牌故事

瑞士制表业至今450多年里从来都没有像RICHARD MILLE这样的角色;2001年,对建筑美学以及高级制表精湛工艺怀以激情而缔造同名腕表品牌,推出的第一款RICHARD MILLE腕表RM 001,作为一件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作品,就昭示着钟表制造业革命新世代。

如今品牌旗下表款超过40种型号,从每一枚刻着RICHARD MILLE印记的腕表中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品牌缔造者于忠于腕表文化同时对高科技研发、创新材质、航天和赛车的热忱以及绝不为寻常规范而妥协的革新派精神!三大哲学指引着我们品牌的理念:一、勇闯前沿,创新技术;二、强大的艺术和结构层面。便于使用且坚固耐用的腕表设计,同时不失精巧;三、每一枚腕表均是纯手工修饰,诠释着什么才是高级钟表文化的巅峰。

RICHARD MILLE首款腕表RM 001于千禧年之际面世,这先驱性腕表为后续产品打开新天地,成为钟表史上的里程碑,同时展现新世代钟表制造业的前景。未来派、大胆、高科技,尖端之类的词语很快便成为公众和媒体用以描述RM 001款腕表设计情感吸引力的关键词语。随着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和宇航工业正逐年从新材料的发展中汲取灵感,金属、非金属合金、陶瓷、碳纳米纤维、硅和更多的新材料也不再是此番工业的专属用材。不断寻求挑战的RICHARD MILLE,这些新材料卓然成为制表业无限可能和终极巅峰的技术方案。

腕表自创牌以来,始终以绝无仅有的品质,技压群雄。在高科技航空学和赛车工业研发领域中汲取灵感,诸多新材料如CARBON NANOFIBER (碳纳米纤维)、ALUSIC (铝AS7G硅碳)、铝-锂合金、ANTICORODAL (铝基硅镁合金) 和PHYNOX (钴铬镍合金),均是凭借RICHARD MILLE腕表成功引入钟表制造领域。这些新材料的选择,并不是出于某些短暂流行的视觉概念噱头,而是因为它们确实为钟表制造带来切实清晰、改进的功效。此类新颖材料不仅是创作完美时计的基础,同时也为21世纪的钟表制造业开创了无限可能,是高级钟表的最完美诠释。极尽奢华的表壳,可选钛合金款、18K 红金或白金铂金款,其臻善臻美的曲线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完美贴合或宽或纤的腕部。从标志性的桶型表款,以至方型的RM 016纤薄方形自动腕表、RM 017超薄陀飞轮和浑圆的RM 025、RM 028、RM 032、RM 033等,探索腕表极限和科研,追求工艺美学,如高速赛车讲求每一部份都要恰到好处,功能与舒适度为首要,诸番细节无不清晰透射出RICHARDMILLE超群、统一、完整的钟表制作观。

品牌特色

1974——Richard Mille成为其中一间全球腕表界巨头公司的销售经理。

1994——Richard Mille加入著名品牌Mauboussin,担任钟表及珠宝部主管。

1998——Richard Mille离开Mauboussin,担任独立顾问,与多间公司合作,包括Audemars Piguet及Repossi,更成为2002年Baccarat腕表面世的幕后功臣。

1999——Richard Mille开始研发个人品牌腕表,设计以航空业及汽车业的完美及精密技术为本,走上高性能腕表之路。

2000——为腕表进行严格测试及极度精准的调校,确保腕表的准确度及耐用度。

2001——首枚RICHARD MILLE面世︰推出RM 001陀飞轮腕表,首个系列共推出17枚腕表。然后再以RM 001为本,研发出RM 002陀飞轮腕表,在腕表中引入两大创新技术︰钛金属机芯底板及可显示上链、空档、手动功能的显示器。

2002——RICHARD MILLE推出RM 003陀飞轮双时区腕表,并成为勒芒经典车赛(Le MansClassic) 的主要赞助商。

2003——推出RM 008陀飞轮追针计时腕表。

2004——RICHARD MILLE为腕表系列再添新成员︰RM 005自动上链腕表有日期显示,是品牌首枚搭载特轻陀飞轮的腕表。限量生产20枚的RM 006 Felipe Massa腕表是品牌与巴西一级方程式车手马沙(Felipe Massa) 合作研发的腕表,马沙为品牌首个合作伙伴。 RM

006 Felipe Massa腕表是首枚以马沙命名的腕表,搭载创新科技,底板以纳米碳纤维制造,开创腕表界历史。马沙成为首位佩戴陀飞轮腕表上场作赛的一级方程式车手,开创一级方程式的先河。

2005——RICHARD MILLE推出首玫女装腕表RM007,并推出RM 004追针计时腕表,以及ALUSIC合金制造的创新RM 009腕表,ALUSIC合金为太空任务使用的材质,限量生产25枚。Richard Mille首间香港专卖店开幕。

2006——RICHARD MILLE首度涉足尊贵邮轮与顶级船长的世界。品牌与全球顶尖的豪华邮轮生产商Perini Navi合作,推出RM 014 Perini Navi陀飞轮腕表。同年推出的RM 012陀飞轮腕表则以精妙的管形简约结构及悦目的线条成为市场焦点,腕表制作过程复杂,

视觉效果完美和谐。

2007——成为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 成员。推出RM 016腕表,表壳呈平面长方形设计,成为品牌首枚不使用RICHARD MILLE经典水桶形表壳的腕表。推出RM 011 Felipe Massa飞返计时腕表,成为品牌的代表腕表。品牌并推出RM 015Perini Navi腕表,巩固RICHARD MILLE与航海世界的关系。RICHARD MILLE以RM 012腕表勇夺日内瓦钟表大赏(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Genève) 金指针大奖(Aiguille d"Or)。

2008——RICHARD MILLE以RM 020陀飞轮怀表及RM 018 Hommage à Boucheron腕表,展现两种出类拔萃的新技术,机芯齿轮以宝石及

半宝石制造。为庆祝车坛盛事勒芒经典车赛进入第四届,推出RM 011勒芒经典车赛特别版腕表,限量生产150枚。

2009——推出多款新腕表,包括首枚潜水表、品牌首枚圆形腕表RM 025陀飞轮计时腕表、女装RM 019陀飞轮珠宝腕表,以及RM023腕表。

2010——RICHARD MILLE首度于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SIHH)参展。拉斐尔•纳达尔 (Rafael Nadal) 成为品牌合作伙伴,纳达尔佩戴RICHARD MILLE的RM 027腕表出战法国网球公开赛。 RM 027为全球最轻巧的陀飞轮腕表,连表带仅重19克。杨紫琼成为首位与RICHARD MILLE合作的女性。RICHARD MILLE成为首届圣巴托帆船赛(LesVoiles de Saint Barth) 的主要合作伙伴。

2011——推出RM 017腕表,为品牌首枚采用方形表壳的陀飞轮腕表。将保养年期由三年延长至五年 (RM 3 + 2保养服务)。高尔夫球手巴巴•沃森(Bubba Watson)及马球手鲍泊•马克•当诺(Pablo MacDonough)成为RICHARD MILLE的合作伙伴。

2012——RM 031高性能腕表全面体现高级钟表界的最高技术及专业工艺,表现超卓,为全球最准确的腕表之一。推出RM 056腕表,为全球首枚使用实心蓝宝石表壳的水桶形腕表。推出RM 039 Aviation EB-6飞返计时腕表,首度跨足航空界。腕表为今日高级钟表界最复杂的腕表之一,以超过1,000个部件组成。与短跑飞人尤罕•布雷克(Yohan Blake)及美国影后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合作。

2013——继续挑战重量极限,推出RM 27-01 Rafael Nadal腕表,再次刷新全球最轻陀飞轮腕表的记录,连表带仅重18克。RICHARD MILLE于香港首届钟表与奇迹(Watches & Wonders)展中参展。意大利高尔夫球手黛安娜•卢纳(DianaLuna) 成为RICHARD MILLE合作伙伴中首位女运动员,赛车手塞巴斯蒂安•勒布(Sebastian Loeb) 亦在同年加入RICHARD MILLE的大家庭。

2014——RICHARD MILLE宣布本年为「女装腕表年」,推出多款精美女装腕表︰RM 07-01腕表、RM 037自动上链腕表、RM 19-01蜘

蛛陀飞轮腕表及RM 51 -01 杨紫琼陀飞轮腕表。加快专卖店发展步伐︰计划在年内将分店总数增加至22间。两位运动界巨星加入为RICHARD MILLE的合作伙伴︰滑雪手亚历克西•潘特豪(Alexis Pinturault)及女高尔夫球手克里斯蒂•科尔(Cristie Kerr)。RICHARD MILLE推出首枚配搭贵金属表带的腕表。

品牌简介

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是法国著名奢侈品品牌。自百多年之前第一件梵克雅宝 珠宝诞生以来,VCA便一直是世界各国贵族和名流雅士所钟爱的顶级珠宝品牌,品牌以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梵克雅宝尽染了巴黎的艺术气息,紧随自然的韵律,应和一颗颗渴望飞扬的心,在珠宝的殿堂中,演绎着和谐轻盈之美。

梵克雅宝是高级珠宝、结婚钻饰、腕表的卓越代表。精致、柔美、迷人、优雅的独特风格,稀有的宝石、无语匹敌的工艺,令梵克雅宝创造出灵感四溢的珠宝饰品和珠宝腕表。

品牌故事

梵克雅宝的故事开始于一段美好的姻缘。1896年,阿尔弗莱德·梵克 (Alfred Van Cleef) 和艾斯特尔·雅宝 (Estelle Arpels) 结为夫妻,促成了梵克雅宝品牌的诞生。1906年,阿尔弗莱德·梵克和妻子的兄弟查尔斯·雅宝 (Charles Arpels) 在法国凡顿广场 (Place Vandome) 22号设立了梵克雅宝的第一家精品店。从此,梵克雅宝坚持采用上乘钻石、宝石和贵金属材质,加以精湛的镶嵌技艺和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百年多来成就了不朽的珠宝传奇。

梵克雅宝珠宝设计,致力捕捉大自然之美,表现出生机与脆弱如何和谐共存。VCA于1948年首度推出的“雪花”(Snowflake) 系列,其中的Cristaux de Neige别针,以及1946年特别订制的 Guirlande de Lierre 别针,就是这种设计理念最恰当的说明。

1968年,梵克雅宝推出色彩缤纷的“幸运草”(Alhambra) 系列,完美体现出60年代波普艺术风格,梵克雅宝“幸运草”系列 (Van Cleef & Arpels Alhambra) 也成为梵克雅宝珠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2001年,梵克雅宝正式推出全新的 Alhambra“幸运草”系列。梵克雅宝 以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仲夏夜之梦》为创作灵感复活了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珠宝花园”。并以莎士比亚浪漫诗句“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为名,缔造出一个小仙子与小精灵居住的梦境国度:四周是浪漫而神秘的树林、令人心醉的天与地,钻石及珍贵宝石精密配合制成的Folie des Prés系列,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表露无疑。

2000年以后,梵克雅宝珠宝持续受到时尚界的瞩目,过去制作的精品原作,在Viktor&Rolf (2003年)、Karl Lagerfeld (2004、2005年)、Gaspard Yurkievich (2001年) 的时装秀上初次被展现。

轻灵的Charms腕表随时光的舞步摇曳,而Timeless系列的新颜则宛如为Poetic Complications诗意复杂机械机芯高奏的序曲,时间的流转就像恋人相携漫步般浪漫。

梵克雅宝自诞生以来,便一直是世界各国贵族和名流雅士所特别钟爱的顶级珠宝品牌。从温莎公爵夫人、摩纳哥王后格蕾丝·凯莉 (Grace Kelly)、伊朗国王与皇后,到现今的好莱坞巨星Sharon Stone、Julia Roberts以及中国影星章子怡,无不选择梵克雅宝的珠宝,以展现他们尊贵的气质与风采。

品牌特色

在梵克雅宝的眼中,时间是诗意的体现。每一季,品牌均致力于捕捉时间稍纵即逝的本质,将它飞扬的神韵凝入如梦似诗的腕表当中,以大胆的设计震撼人心。品牌完美结合精湛制表与珠宝工艺的钟表系列,蕴藏了心动的一刻、屏息以待的激情、一段美好的回忆或是一刻由衷的喜悦,在时针的推移中期待下一个珍贵时刻的来临。

品牌简介

劳力士(Rolex)是瑞士著名的手表制造商,前身为Wilsdorf and Davis(W&D)公司,由德国人汉斯·威斯多夫(Hans Wilsdof)与英国人戴维斯(Alfred Davis)于1905年在伦敦合伙经营。1908年由汉斯·威斯多夫在瑞士的拉夏德芬(La Chaux-de-Fonds)注册更名为ROLEX。劳力士以庄重、实用、不显浮华的风格广受成功人士喜爱,其表款高度精准且具备超高的耐用度,在钟表圈中,劳力士的爱好者们常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劳力士:一“劳”永逸。

品牌故事

劳力士的发展史与其富有远见和开拓精神的创办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05年,年仅24岁的他便于伦敦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名为“威尔斯多夫及戴维公司”(Wilsdorf and Davis),是一家主要负责销售手表的公司,但他也研发自制手表。

1908年7月2日上午8时,劳力士(Rolex)商标正式注册。第一批劳力士表因它高超的技术质量而立即受到重视。一只小型劳力士表于1914年得到乔城天文台(Kew Observatory)的A级证书,这是英国这一知名天文台从未颁发过的最高评价。它的精确度得到了承认,这是世界性的大事,使手表在欧洲和美国顿时身价倍增。从此,劳力士的质量即代表了精确。

第一次大战后劳力士迁回日内瓦,在创始人的推动下,劳力士公司不断创新、创造,完善自己。它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防水与自动。

1926年,劳力士创制了首款能防水、防尘的腕表,这就是著名的“蚝”(Oyster)式腕表。蚝式腕表配备密闭的表壳,为机芯提供最佳的保护。1927年,有名英国游泳女将美雪狄丝戴着这种防水表横渡英吉利海峡,那只手表在水中整整浸泡了15个小时后,仍旧分秒不差,完好无损。当时的英国《每日邮报》消息称这一事件“发明了难以实现的奇迹”,是“制表技巧最巨大的成功”。事实上,这一事件也成为劳力士一次经典的事件营销,从此,劳力士“蚝式”防水表名闻天下。

1929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瑞士,但劳力士却没受影响。它在这一时期发明了一种自动上炼的机制,造出了后来风靡一时的“恒动”(Perpetual)型表。这种自动表拥有一种摆陀,之前在手表上从未用过,它给钟表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它是目前所有自动表的先驱。

1945年,劳力士创造了世界上首款可以主动转换日期的万年历表;1955年,劳力士研制出了飞行员手表,使佩戴者能够在不同时区准确计时;同年,劳力士又创造了深海应用的潜水表,潜水表可潜入水下100米正常运转;1956年又推出了具备星期显示功效的日历表,并有26国文字可供选择。

劳力士能在今天的世界表坛享有盛名,与安德烈·海尼格(Andre J. Heiniger)的灵感和热情分不开。威尔斯多夫在1948年邀请海尼格加入劳力士工作。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了六年,负责开发市场。1955年返回日内瓦,晋升为劳力士董事会成员,1964年起取代威尔斯多夫成为劳力士公司总经理。

他忠实地继承劳力士创始人的事业,不断提高质量和技术革新,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气息:国际化。海尼格跑遍世界各个角落,开拓新市场,他有着惊人的预测力,决定在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建立分公司,这在当时是个创举。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劳力士公司已拥有19个分公司,在世界主要的大都市有24个规模颇大的服务中心,年产手表45万只左右,成为市场占有量甚大的名牌手表之一。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九。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Rolex劳力士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品牌特色

劳力士手表“稳重、适用、不显浮华”的设计作风,备受人们推重,而精确和耐用性更使劳力士身价不凡。劳力士每位钟表技师均抱有同一信心,就是凡事必需精益求精,每个生产程序均经过严厉的质量监控,每块表都进入气压室测试防水性能,然后用每一百年误差两秒的原子钟做精确度校准,完成所有质量测试的表才可以出厂。劳力士人精益求精、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也赋予了劳力士表最高的品质,使劳力士享有其它品牌所无可比较的荣誉。

品牌简介

欧米茄(Omega)是国际著名制表企业和品牌,英文名omega,代表符号“Ω”。由路易士·勃兰特始创于1848 年,拥有超过150年的悠久历史。欧米茄(W)是希腊文的第二十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质,诠释出欧米茄追寻"卓越品质"的经营理念和"崇尚传统,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范。

品牌故事

1848年,路易斯·勃兰特(Louis Brandt)与拉夏德芬(La Chaux-de-Fonds)开始手表装嵌工作,欧米茄在瑞士联邦诞生。1879年勃兰特逝世,两个儿子路易斯·保罗和恺撒(Louis-Paul和Csar)挑起了家族生意的重任。他们将路易勃兰特公司转型为手表制造厂,将厂房迁到人力充足、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的比尔地区,此后,采用机械化生产,统一规格零件,并引进新式分工系统进行装配工作,装制出精密准确、品质优良且价格合理的表款。

对欧米茄而言,1894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举世闻名欧米茄19令机芯面世,当时一个银行家把这个大获成功的机芯命名为“Omega”,想表明这种机芯有着完美地表现。同年,通过别出心裁的广告取得了市场成功的欧米茄机芯获得了日内瓦和伦敦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台表证书。为纪念这个成就,Omega从此成为这一品牌的正式名称。自此时起,欧米茄以其先进制表技术,成为制表业的先锋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欧米茄公司很快壮大起来,成为瑞士最大的几家钟表制造企业之一。可是公司的支柱——路易斯·保罗和恺撒先后于1903年逝世。这个年产表24万只,且拥有着800多名工人的品牌落到了一群年轻人手中——勃兰特家族的第三代,他们中最大的保罗·艾米尔当时还未满24岁。

保罗·艾米尔是个精明的商人,欧米茄在保罗·艾米尔近半个世纪的经营下,成为真正的表中名牌。第一次世界大战降临欧洲,艾米尔与协约国、轴心国都做生意,为他们提供军用手表,可是经济的困难仍然让他不得不割让部分利益,几经转折,归属在世界头号钟表集团SSIH-ASUAG旗下。然而这家公司统率着各个品牌的表,其生产和销售却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即使最早合并的欧米茄与天梭也绝不雷同。

一百五十年以来,欧米茄稳占世界制表业的先锋位置,奠定骄人成就。在太空,超霸专业系列不单是唯一在月球上被佩戴的手表,更曾协助拯救太阳神13号的航天员,获太空总署颁发的「史诺比奖」(Snoopy Award)。

此外欧米茄常常在帆船、田径、游泳等世界级赛事中担任标准计时,并且常常赞助欧洲高尔夫球赛,荣获奥运会指定计时器达三十一次之多。欧米茄拥有世界著名的四大系列产品:时尚及外形优雅的星座系列,专为运动爱好者而设计的海马专业潜水系列,作为太空任务指定计时的超霸系列和尊贵典雅的碟飞系列。

欧米茄的最智慧之处在于,没有任由工业化泛滥到制表的每个环节,而是将手表的最后一道工序保留手工完成,这使得它至今仍可以底气十足地标榜自己“拒绝批量生产,秉承手工制作的瑞士制表传统”。

品牌特色

欧米茄“Ω”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类似于亚洲哲学中“最后意味着最初,结束亦是开始”的循环。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质,诠释出欧米茄追寻“卓越品质”的经营理念和“崇尚传统,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范。欧米茄由于走时精准,外观时尚且耐用度高,在中国的销量一直高居榜首。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已经有专柜和售后保障。

品牌简介

IWC万国创立于1868年,排名世界第十一位,仅次于劳力士。其表厂位于瑞士的沙夫豪森,万国潜心钻研制表工艺,其设计与技术在同行业中一直领先,打造出永恒经典的作品。万国非凡的技术与精湛的工艺不仅是沙夫豪森优异、纯正的制表工艺的象征,同时也体现出万国对其宗旨的一贯坚持。万国表兼具精确的技术性能和出色的设计,在世界钟表制造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品牌故事

自1868年于瑞士沙夫豪森创立,万国已有137年的制表历史。而沙夫豪森当地的钟表历史可远溯至15世纪初,足足比万国早了459年。万国制表厂至今仍然是唯一坐落于瑞士东部的制表厂,由于厂址远离瑞士著名的制表中心,再加上万国表公司(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并不像瑞士公司的名称,使人们对其来历充满好奇。

万国的创办人佛罗伦汀·琼斯(Florentine A.Jones)是一位富有开拓精神、远大抱负以及敏锐商业触觉的美国工程师,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他脑海里已有一套完善计划。他在距离莱茵瀑布不远的地方,建立制表厂利用水力结合美国现代化的生产机器取代部分人工制造出更精确的零件,而后由一流的制表师装配成品质超凡的表,在当时处于低薪经济时代的瑞士掀起了一场钟表革命。

20世纪30年代,市场渴求极致准确的大型腕表,于是万国把原创的怀表机芯,装嵌于腕表之内,葡萄牙腕表系列应运而生。这系列腕表以「大」见称,至今仍然引领腕表潮流。从为飞行先驱提供计时伙伴开始,万国一直致力研发飞行员腕表,至今已经创造了尽善尽美、配备特别为对抗磁场而设的飞行员腕表系列。1950年代,万国成功研发了比勒顿上弦装置这个无可比拟的杰作,激起钟表业一轮竞争,至今仍然被配置于大型表厂制造机芯之内。

20世纪70年代末期,瑞士制表业一片动荡,但万国的经理恭特布明赖思先生却打破闷局。他与电子计时技术背道而驰,研发机械腕表,以突破性意念和高超技术,为沙夫豪森开创机械腕表的新里程,为男装腕表确立鲜明形象,更特别推出瞩目的广告,"IWC. Since 1868.And for as long as there are men."专门制造男装腕表,演绎突破性制表理念。

创始人佛罗伦汀·琼斯的开拓精神、激情抱负,奠定了万国表厂的企业文化。对万国表的工程师而言,钟表本身比精确时间更令人着迷,他们喜欢大胆创新的理念,努力钻研精确度和创新设计,因此,130多年来,万国表为钟表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专业制表技术领域,万国的创新工艺,令腕表爱好者赞不绝口。万国表独创的腕表包括超卓复杂型腕表系列、达文西腕表系列和葡萄牙腕表系列。飞行员腕表系列、工程师腕表系列和海洋计时腕表系列,则属于传统型腕表时计。各系列腕表采用运动型/实用型的设计,配上不锈钢或钛金属表壳,最适合爱好运动的人士日常佩戴。

积极培训专业人才和工艺的完美打造是万国确立和沿用已久的原则,目的是为少数人制造极致优质的腕表。万国表一直以来被全球收藏家视为价值很高的精品。2000年开始,IWC万国正式隶属于历峰集团的钟表部。

品牌特色

万国素有“高档钟表工程师”之称,经典的款式加上巧妙的设计,典雅而精致,操作也极其简便。自1868年起,万国所生产的每一只表都记录在手表出厂记录簿中,同时重要备用零件都存放在高高的橱柜里,所以万国的制表师甚至能够彻底大修最古老的表芯。因此,每一只万国表足堪作为未来数代的传家宝。

品牌简介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珠宝品牌宝格丽(Bvlgari),诞生120多年以来,以其大胆的设计,独特的风格而着称,得到世界各国社会名流的热烈追捧,备受皇室贵族、影视明星的青睐, Bvlgari家族源自希腊,根深蒂固地受到了经典的希腊传统的影响,然而却又是在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发扬光大,在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灵感启发下,宝格丽的设计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已经成为了宝格丽商标的一个最为显着也最为震撼人心的部分。

品牌故事

宝格丽品牌创始人索帝里欧•宝格丽出身于希腊银匠世家,是制作珍贵银器的专家。19 世纪末,索帝里欧移居意大利,1884年在罗马的Via Sistina街开设了第一家店铺。1905年,索帝里欧在儿子柯斯坦提诺与乔吉奥的协助下,将店址转移至Via Condotti大道,成为今天的宝格丽全球旗舰店。

20世纪初,索帝里欧的两个儿子深深为宝石、珠宝和腕表的魅力所吸引,继而培养出相关的专业技术,并逐渐取代父亲掌管家族事业。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时期,正是宝格丽风格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柯斯坦提诺与乔吉奥决定跳脱法国金匠学院派的严谨规范,从希腊罗马古典艺术汲取灵感,融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学及19世纪罗马金匠学派风格,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位。到了1950至1960年代,宝格丽创新大气的风格已成功掳获众多富豪名流与电影巨星的心。

1970年代,随著品牌知名度在全球各地迅速窜升,宝格丽进入拓展国际版图的第一阶段,在纽约、日内瓦、蒙特卡洛、巴黎等地陆续开设精品店。1977年,宝格丽推出Bulgari Bulgari腕表系列,随即风行全球,成为永恒经典之作。1982年,Bulgari Time Neuchâtel成立,专门负责设计制作宝格丽腕表。

1984年,乔吉奥的儿子保罗和尼可拉分别担任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他们的侄子法兰西斯科• 特朗帕尼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继198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宝格丽在1990年代初开始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1992年推出第一款香水Eau Parfumée au Thé Vert,不久又相继推出十款香水,每款香水都备受好评。次年,宝格丽在瑞士Neuchâtel成立了Bulgari Parfums,专门负责开发生产奢华迷人的香水系列产品。

1995年7月,Bulgari SpA在米兰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随后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 IRS 系统中挂牌交易。1996年,宝格丽推出第一个纺织品系列,产品包括丝质围巾以及用顶级布料制成的时尚配饰。次年,宝格丽再向前迈进一步,推出皮具和眼镜系列,使得宝格丽当代配饰系列更趋完备。

2001年,宝格丽与Mariott International合资,宣布成立Bulgari Hotels & Resorts。2004年,第一家宝格丽酒店在米兰开业,象征意大利珠宝商宝格丽向奢华世界所致上的敬意。宝格丽酒店坐落于米兰最时尚的地段:Via Montenapoleone、Via della Spiga、Scala戏院和布雷拉美术学院。

宝格丽从2000年开始积极推动垂直整合计划,收购了顶尖制表厂Daniel Roth和Gérald Genta。2002年,宝格丽取得了顶级珠宝品牌Crova 50%的股份,随后于2004年取得了其全部股份。

2005 年,宝格丽集团又连续收购了另外3家公司,包括2家瑞士制表公司:专门为顶级腕表制造表盘的Cadrans Design以及专门制造金属表带的Prestige d’Or。

同年,宝格丽取得了意大利皮具公司Pacini的全部股份,并将其更名为Bulgari Accessori S.r.l。由于配饰系列的成功,宝格丽在大坂和东京特地开设配饰专卖店,次年又相继在首尔、米兰、佛罗伦萨开设专卖店。2007年,配饰专卖店又在罗马和新加坡同时亮相。

到了2007年,宝格丽在腕表领域推动垂直整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组装机芯的能力,创下历史首例。2009年,宝格丽集团推出Sotirio Bulgari Tourbillon Quantième Perpétuel腕表,这是宝格丽独立制造的第一只腕表,其机芯和零件全部由宝格丽自行生产组装。BVL 465机芯完全由宝格丽独立研发,具备透明自动陀飞轮与万年历功能,搭载创新的双同轴逆跳指针显示功能。

2006年10月,Bulgari Hotels & Resorts在巴厘岛设立了精品度假村。度假村包含59幢别墅,将巴厘岛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的空间设计之中,同时传达了宝格丽的意大利时尚品味。

2007 年对宝格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纽约第五大道的宝格丽精品店经过装修扩建后重新开业。坐落于日本东京Bulgari Ginza Tower 11 楼、全球最大的宝格丽精品店隆重开业,东京表参道上的宝格丽双子精品店也全新开业。此外,宝格丽配饰专卖店也在罗马Via Condotti大道开幕。

同年,宝格丽集团开设了新的专卖店,并收购了另外2家瑞士腕表生产公司:专门为顶级腕表制造精致表壳的Finger以及专门生产制表机具的Leschot。

Bulgari Hotels & Resorts在东京开设了两家餐馆:Il Ristorante,位于Bulgari Ginza Tower 的最高四层;Il Cafè与Il Cioccolato,位于表参道。同年秋天,全新女士护肤品系列在意大利推出。

2008年同样是扩展版图的一年:欧洲最大的宝格丽精品店在巴黎乔治五世大道开业,全新的双子精品店也在多哈、亚特兰大、墨尔本相继开业。在产品方面,除了各个产品类别皆有新系列推出之外,护肤品系列也在世界各国上架销售。

2009年,宝格丽庆祝成立125周年。为了荣耀品牌的辉煌历史并帮助弱势人群展望新未来,宝格丽宣布支持Save the Children救助儿童会的“改写未来(Rewrite the Future)”活动,筹募善款,维护儿童权益,为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21世纪初,宝格丽一如既往,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美丽。在此引述尼可拉•宝格丽所说的一段话:“一个人如果只活在过去的辉煌中是非常愚蠢的,要想取得成功,他/她必须了解和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才是挑战,而地平线并非只有一条。”

品牌特色

高贵与卓越品质是宝格丽企业文化的基石。宝格丽的经营理念反映了相同的承诺,目标在于获得最高的顾客满意度。宝格丽的作品以大气、细致、风格独特而广受世人喜爱。宝格丽注重细节,追求品质与创新,创造出永恒的优雅之美。卓越一词对于宝格丽而言,意味着顶级产品品质和最佳服务的完美结合。

品牌简介

宇舶(Hublot)诞生于1980年,是首家融合贵重金属和天然橡胶为原材料的瑞士顶级腕表品牌,它的诞生无论从制表材料还是从腕表所诠释的独特美学概念来讲,在钟表界都掀起了一场革命。宇舶倡导的品牌理念是"融合的艺术",涵盖了锆、钽、镁、钛等贵金属与钻石、珍稀宝石、金、白金、陶瓷、精钢和天然橡胶的完美融合。

品牌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人Carlo Crocco在瑞士Lac Léman湖畔的Nyon小镇创立了宇舶腕表品牌,当时这个品牌看似与腕表界格格不入,被称为 “另类”,说得好听一些,宇舶是一个新锐品牌。

80年代对腕表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因为石英表的发明,瑞士各大传统制表厂都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这无疑也给宇舶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它仗着独特的设计感轻易闯进市场。据说最先收集这款腕表的是一个大人物——希腊国王。他购买了两只腕表,自己留用其一,另外一只送给了西班牙皇室。

“Hublot”是法语,意为船体侧面采光用的“舷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宇舶表大多使用多金属集合体造就厚重的表壳,重金属感非常强烈,这在瑞士腕表的设计中极为罕见。橡胶表带是宇舶的又一重大贡献,为了缓解表带给手腕肌肤带来的不舒适感,经过多年的研发,开始大量使用橡胶,这一技术打破了瑞士腕表的一贯风格,带动了一股奇异的时尚潮流。即便是最高级、最传统的腕表也开始引入橡胶技术,即便很多法国的古典腕表店对这一点很不满,但是最终决定者是消费者,市场比腕表界更快地接受了宇舶表,此风潮亦旋即席卷全球众多名流,宇舶表短短几年间晋身带动制表业的精英品牌之列。

宇舶是少数坚持“单一产品”概念的手表品牌,即一款手表,分成古典、优雅、活跃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均配上其享誉盛名的黑色橡胶表带。宇舶首次将名贵铸金表身和天然橡胶表带结合,成为这种风格的始创者,橡胶与皮肤一经接触就仿如再生一样。制成表带的两个部份可于购买时专门调较至合适,便可瞬间舒适自如地适应顾客的手腕,为佩戴者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

至90年代中期,橡胶备受各个知名制表品牌的高度注目,从其采用于大量设计当中亦已可见一斑。就品牌而言,橡胶并非流行现象但却是由当初发展至今哲学、生活方式及品牌形象的完美化身。

2004年5月,让-克劳德·比弗(Jean-Claude Biver)接手出任宇舶的行政总裁一职,更成为执行董事局成员及小股东。他拥用颠覆制表业的Big Bang系列让宇舶一路高歌猛进,同时也宣告了宇舶复兴时代的到来。

让-克劳德·比弗是一位传奇人物,于瑞士制表界中享负盛名。他生于1949年9月20日的卢森堡,他自10岁那年便举家迁往瑞士。毕业后的他随即往LeBrassus向外闯。以制作名贵腕表而闻名的起源地JouxValley确实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很快便融入这里的生活,居于附近的一个农庄。几年后,这里便成为宝珀的总部。而他本人也在此地于1979年结婚。

让-克劳德·比弗从1975年加入制表行业;首先加入爱彼,继而为欧米茄效力。1981年,他偕同友人Jacques Piguet收购当时静下来的品牌宝珀。10年后,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为了保障公司利益及促使日后能够取得和谐发展,两位合伙人最终决意卖盘。NicolasHayek及TheSwatchGroup虽于1992年正式收购宝珀,但让-克劳德·比弗仍留任为常任董事,并于TheSwatchGroup的执行董事局占一席位至2003年尾。

在品牌新任行政总裁让-克劳德·比弗的领导下,宇舶以崭新的角度发扬品牌的制表理念,重新演绎每枚时计的点滴精髓。运用多种物料的结合如金、陶瓷、钽金属、玫瑰金,甚至镁金属及钛金属等物料融合,结合瑞士制表传统与21世纪制表的创见艺术,同时秉承了宇舶腕表别树一格且永恒的设计。

不足一年时间,让-克劳德·比弗便遇上了建立新系列所带来的挑战,于2005年4月的Basel中以宇舶「BigBang」定时器作为号召便是融合概念的至佳演绎。新挑战获得空前的成功,订单比去年倍增三倍。数个月后于2005年11月,BigBang定时器已备受各方赞赏,赢得多个国际奖项:在备受尊崇的2005年「日内瓦年度钟表大奖赛」中赢得的「最佳设计大奖」便是其中一项卓越成就。其后更于日本举办的「年度腕表大奖赛」获颁「最佳运动型腕表大奖」以及于中东夺得的殊荣—巴林「年度腕表大奖赛」中被一众编辑评级为「最佳特大型款式腕表大奖」。

随后多款型号的BigBang亦相继出现,带来了结构更为精密复杂的表款:陀飞轮、大日期(BigDate)窗口、动力储存指针及双秒追针。融合概念透过不断探索罕有物料、结合与崭新合金而发挥得淋漓尽至。型号更备有两个尺码以供选择:直径41毫米或44毫米。

2006年6月,让-克劳德·比弗创立HublotTV,成为首间破天荒推出自有网络电视频道的高级品牌,电视节目技术员会负责全天候摄制及播放有关宇舶覆盖的最新消息。关于过往所得的荣函,2007年初,让-克劳德·比弗由BusinessMontres主办的一项意见调查中获一众专业评审制表的资深新闻工作者选为「最佳制表主理人」及「最佳传讯员」。而BigBang则于「Wallpaper」杂志举办的2007年「设计大奖赛」得到「最佳腕表大奖」。

全新「潜水表」BigBang正式推出—这是以尺码作基准的第三个版本:BigBangKing拥有48毫米特大表壳,无论何种手腕尺寸配戴起来皆极为舒适。2007年2月,宇舶开设其首间位于巴黎的专门店,新店座落于RueSaint-Honoré。而第二间专门店亦已于夏季开业,位于Saint-Tropez的HotelByblos,此处可欣赏到灯塔下飞机升降的怡人美景。

以收入方面来说,数字已能反映一切。2004年让-克劳德·比弗正式加盟的时候,品牌的营业额为二千四百万瑞士法郎。至2006年尾,销售额已四倍增至接近一亿瑞士法郎的成绩,达到2008年所预算的目标。与BigBang系列一样,品牌继续生产「经典」腕表,皆因约30%的顾客较为钟情这类款式,生产总量于2007年达24,000枚,预计将于2008年攀升至30,000枚!自从让-克劳德·比弗入主后,宇舶得以惊人的增长,预测2007年尾的营业额料会达到一亿五千万,2008年将至二亿二千万。

2007年10月,制表公司更发表其首枚自家研制的腕表:宇舶负责设计及开发一种崭新而轻巧的合金,主要由铝金属及镁金属所制成—Hublonium—用以制造MagBang的机芯与表壳!这正代表着一次重大的革新,对达至一定程度的自主迈向了一大步。2007年10月,宇舶进一步得到制表业界及社会人士的肯定,花近一百万美元打造的1Million$BigBang腕表凭着惊人的钻石镶嵌技术及卓越巧妙的设计,于2007年「日内瓦年度钟表大奖赛」的珠宝表类别中成功夺冠,被高度称赞。而MagBang亦于同年在巴林「2007年中东腕表、珠宝及钢笔大奖赛」中膺取「最佳技术研发大奖」。品牌将非凡的动力、现代腕表设计的特点及可信性倾注入其制表技术内,促使BigBang成为市场中其中一款最炙手可热的产品。

品牌特色

宇舶是开创性的将陶瓷、碳纤维、钽、钨、钛、天然橡胶等新型材料与历经岁月考验的金、白金、精钢、钻石和珍稀宝石等完美融合——忠于瑞士制表业传统的同时,赋予他属于21世纪的创造力和远见卓识,成为了瑞士顶级腕表品牌。宇舶表的诞生无论从制表材料还是从腕表所诠释的独特美学概念来讲,在钟表界都掀起了一场革命。

品牌简介

萧邦(Chopard),瑞士著名腕表与珠宝品牌,1860年由路易斯·尤利斯·萧邦(Louis- UlysseChopard)在瑞士汝拉地区创立,以怀表和精密腕表著称。萧邦的钟表制作工艺超卓,在金质的怀表中享有杰出的声望。萧邦的产品风格秉承着富有浪漫诗意的创意设计,洋溢着时尚动感的同时兼顾考究的传统工艺。

品牌故事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世界璀璨的文化艺术精品不胜枚举。制表工艺也是一如既往地追求完美和纯粹。1860年,才华横溢、工艺超卓的年轻表匠路易斯·尤利斯·萧邦在瑞士汝拉(Jura)地区以钟表制造闻名的小村庄松维利耶(Sonvilier)创建了他的工坊,开始生产精密钟表。他匠心独具,制作的表精确可靠,使得公司迅速建立名声,其中又以制造具有高精确度的怀表最为著名。传闻当时的瑞士铁路公司都慕名而来,邀请萧邦担任供货商。此后,这家公司火车误点情况大大减少,从而也让世人见识到了萧邦精准的制表技术。

在经营出口碑后,萧邦于1920年决定开始设计镶嵌宝石的腕表,1921年,萧邦表创办人的儿子保罗-路易•萧邦(Paul Louis Chopard)在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开设分店,随后将公司总部也搬迁到那里。及至1937年,他将公司迁往高级钟表之都日内瓦,从而令品牌拉近与世界各地顾客的距离。1943年,路易-于利斯的孙子保罗-安德烈•萧邦(Paul André Chopard)接掌萧邦品牌。

20世纪60年代,保罗-安德烈•萧邦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的儿子之中没有一个愿意继承他的衣钵。就在这个时候,他遇上卡尔•舍费尔(Karl Scheufele)——德国普福尔茨海姆(Pforzheim),一个制表和珠宝世家的后裔。经过简短的会晤后,卡尔•舍费尔决定买下萧邦公司。在舍费尔家族的推动下,萧邦品牌取得长足发展。萧邦的新颖创意、先进技术和工匠们的杰出技艺广受称赞,因而迅速跻身著名高级钟表和珠宝业之林。萧邦品牌完全独立发展,矢志弘扬历史悠久的家族传统。

40多年来,卡尔•舍费尔及其妻子凯琳一直主持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目前仍活跃于公司的运作。他们的两名子女现在担任公司的联合总裁:卡罗琳•舍费尔(Caroline Scheufele)负责女士腕表系列和珠宝部门,而卡尔-弗雷德理克•舍费尔(Karl-Friedrich Scheufele)则主管男士腕表系列和设于弗勒里耶(Fleurier)的萧邦制表厂,即L.U.C机芯的生产地。

为纪念公司创始人路易斯·尤利斯·萧邦(Louis- UlysseChopard),萧邦推出了一款男士腕表系列,并命名为L.U.C。这款腕表最初的创意也和萧邦先生在创业之初的想法有关。L.U.C系列腕表利用传统的制作方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腕表的开发,为萧邦的腕表制作工艺成就了一座里程碑。

只有可以独立生产自己的机芯才能够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只有全部零件来自本厂才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制造品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993年,公司在弗洛伊利尔——一个有着腕表制作传统的小镇,设立了高科技制造中心,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和不断的实验和测试,完完全全由萧邦设计、生产的新机芯,终于在1996年诞生了。

1997年,“L.U.C 1860”男士腕表由专业记者和腕表零售商推荐,当选为年度最佳腕表。2000年3月,萧邦推出了采用1.98机芯的“L.U.C Quattro”。这种机芯在市场上可谓绝对的创新,因为它搭载了四枚发条盒(2×2互叠式),使得该腕表可以达到9天的动力储备。它获得了2项专利,加上日内瓦印记使这款腕表成为了无法复制的经典。

舍费尔家族在产品设计上所表现的出众创造力,以及在珠宝领域一贯的非凡造诣,使萧邦表的内涵和特质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不断地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

品牌特色

如今,萧邦在十几个国家开设了子公司,而腕表专卖店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从热情洋溢的加勒比日光海滩,到樱花飘舞的日本温泉,再到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甚至埃及的金字塔脚下,你都会发现萧邦表华贵而时尚的身影。萧邦旗下的系列不可谓不多,其中最经典的首推L.U.C系列和Happy Diamonds系列。除了同样骄人的名气与人气以外,它们和萧邦表的特殊渊源,也奠定了它们作为主打地位。

品牌简介

浪琴(Longines)由欧内斯特·富兰西林(Ernest Francillon)于瑞士圣米尔(Saint-Imier)创立,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9世纪30年代,拥有逾175年的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以飞翼沙漏为标志的浪琴表以优雅著称于世,在运动计时领域亦拥有显赫传统与卓越经验。作为全球领先钟表制造商斯沃琪集团旗下的著名品牌,浪琴表现已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

品牌故事

1832年瑞士人奥古斯特·阿加西(Auguste Agassiz)与位于圣耶米(Saint-Imier)的一家钟表行携手合作,进入钟表制造界,并迅速成为了阿加西公司(Agassiz & compagnie)的法定负责人。

19 世纪50 年代,阿加西的侄子欧内斯特·富兰西林接管了钟表行的生意。在承担这所著名世家经营责任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对本地钟表业常用的制造方法进行改良。他准备对原本零星分散的各必要制表步骤进行重组,将其全部整合在同一所建筑内完成。

1866年,他在流经圣耶米山谷的苏士河(Suze)右岸购买了两块毗连的土地,因为那里在当地被叫做“Les Longines”,于是,他1867 年建立制造工厂时就以“Les Longines”对其进行了命名,从此,“飞翼沙漏”图形及浪琴品牌成为了非凡品质的象征。

1889年,富兰西林对由“Longines”名称及“飞翼沙漏”图形组成的制造品牌进行了专利注册。如今,浪琴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OMPI)所有国际注册中历史最为悠久、未经任何修改、但仍活力四射的卓异品牌。

早在1923年,浪琴跨入航空界的第一年,就被国际航空协会指定为正式官方时计,基于和许许多多飞行员这种密切的使用关系,浪琴所制作的航空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缔造多项记录,浪琴表也因绝佳的品质和兼顾优雅及方便性的设计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以飞越许多非洲高山而著名的瑞士飞行探险家──华特·密特朗 (Walter Mittelholzer),是第一位无中断从瑞士横越至伊朗(Switzerland to Iran)的人士,也是浪琴表的佩戴者。

1927年,浪琴被用来做为查理斯·林白(Charles A.Lindbergh)第一次单独无中断横越大西洋(纽约至巴黎)的指定定时器。由于这次不可思议的成功飞行,使得浪琴在往后的日子陆续被许多优秀杰出的飞行家所采用。

1929年,美国人理查·伯德将军(Richard Byrd),在南极空军基地使用由P.V.J.Weems所发明设计的定时器(Navigation system)和浪琴表修正秒差。

1930年,世界著名的齐柏林飞船(Graf Zeppelin Airship),在浪琴定时器精确的推算出当地与格林威治时间之下,以12又1/2天的时间,完成环绕世界一周壮举。这许多的冒险事迹对于人类征服空中均有莫大的贡献。

19世纪70年代期间,富兰西林坚持的产业化选择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直至20 世纪前叶,工厂均始终保持着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势头。1911年,浪琴表厂的员工已超过1100 人,钟表作品畅销世界各地。

欧内斯特·富兰西林所用的工作哲学非常简单──就是“最好的品质”(Optimum anufacturing)。由于坚定这个原则,使得浪琴表赢得了无数的奖项和受到世人的肯定。浪琴专注技术研究、精益求精,截至1929年巴塞罗那展会,已在众多国际及世界博览会上揽获了十数次的显赫大奖。

品牌特色

优雅,是浪琴的基本价值观,品牌以历久传承且不断创新的美学传统作为基础,精致考究与经典设计之间的绝妙平衡淋漓体现在每一枚作品之上,从而缔造出永恒的优雅品位。每款表的灵感都与浪琴表世家的丰富历史息息相关,彰显着优雅风格与科学大胆的技术创新。 作为一个全球性品牌,自成立伊始,浪琴就始终遵循着其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在逾 130 多个国家内忠实履行着卓越钟表商的坚定承诺。

品牌简介

天梭(Tissot)1853年诞生于手表制造业的摇篮——瑞士,属于瑞士中档手表之一。

凭借在传统中不断创新的精神,如今,天梭表的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超过150多个国家,并屡次获得国际殊荣及奖项,成为表坛中不朽的名表品牌之一。对于天梭而言,“时间,随你掌控”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它传递了天梭品牌的DNA ,天梭一直致力将前沿科技与时尚设计在钟表制作中完美融合。

品牌故事

拥有150多年精湛制表历史的瑞士天梭表,自1853年起不断致力于精确完美的钟表制造,在瑞士勒克勒刻(Le Locle)的厂房所出品的腕表,皆以丰富的创意、卓越的品质及巧夺天工的制表技术而名闻於世。 多个世纪以来推出的划时代腕表更为人津津乐道,如1904年专为俄国御用军官所制的「沙皇表」、1953年推出全球首只自动世界时间腕表Navigator、1971年推出全球首只胶表IDEA 2001、1985年推出全球首只以石头制造的Rock Watch、1988年推出全球首只以木材制造的Wood Watch、2002年推出的全球首枚触碰感应手表T-Touch,以及2005年推出全球首只触碰感应兼具150个国家世界时间腕表--Navigator 3000,足见天梭的创新不断及屹立顶级世界品牌的原因。

1853年,天梭表诞生在力洛克,一个位于侏罗山与法国边境接壤,只有8,500名居民的瑞士小镇。作为品牌创建者,Charles-Félicien的儿子,Charles-Emile Tissot从一开始已经有计划地让品牌拓展到瑞士国境以外的地方。这种拼搏的精神,至今仍然是品牌成长的基石。

因此在1858 年,Charles-Emile带着怀表样品离开力洛克,来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天梭怀表进入那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市场后,受到俄国贵族的欢迎。1904年的沙皇军表是为俄国皇家卫兵的官员而特别设计的表款,其背面的Order of the Star的装饰,至今仍然被复制成为珍藏品。Charles-Emile用了几乎二十年,从圣彼得堡到Okhotsk海岸,横跨浩大的俄罗斯帝国。

虽然那时俄国是天梭最大的国外市场,然而Charles-Emile的眼光远不止此,他也注意到美国和拉丁美洲。早在1848年,他就第一次到访那里,不过直到1866年,他才真正开始了与美国和拉丁美洲公司的商业活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Charles–Emile更成为瑞士评审成员之一。

随着天梭在欧洲的拓展,他们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奖牌,如在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8年银牌和1889年金牌),在Anvers (1890年金牌)和日内瓦(1896年金牌)等;1900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由于著名女演员Sarah Bernhardt 配戴了天梭腕表,让不少举世知名的人士相继加入天梭拥有者行列,其中包括1947年的南美歌手Carmen Miranda,而1960年摩纳哥王室人员也曾到访位于力洛克的工厂参观,并被赠予天梭表。

天梭表1983年加入了Swatch 集团,全球总裁海耶克先生认为,天梭150年历史的创新和勇闯精神及其品牌形象与集团是完全一致的。从一个位于侏罗小镇,到现在行销到全球五大洲150个国家,并且成为代表瑞士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的品牌,天梭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它向世界述说这个品牌不断成长,不断推出新设计、新的工艺成就,让顾客永远充满惊喜。正如公司的宗旨:非凡创意,源于传统 。

天梭融合了150多年的创意和传统的瑞士制表工艺,是瑞士制表业中的佼佼者。它的目标是向大众提供金质银价的手表。作为自行车,摩托车,击剑和冰上曲棍球世界锦标赛的指定计时器,天梭强调寻求成绩,精确度和挑战自我极限的体育价值。此外,天梭更特别邀请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球队利物浦兼国家队灵魂人物迈克·欧文(Michael Owen)为国际形象大使。被选为2001年欧洲足球先生的他所配戴的腕表,当然是值得信赖的精确时计。

品牌特色

天梭品牌设计理念崇尚本色、自然,以简约、精致、个性的风格还本归原,人本精神为主体的设计指导思想,倡导现代衣着感观与精神体验的结合,使产品兼备舒适、品味与体贴。理想主义元素的加入,使产品韵味十足,而紧贴国际最新服装潮流的设计方法配合品牌表现的时尚背景,强烈的时空差异使产品呈现出更富魅力的时尚感。

品牌简介

卡西欧(Casio)是日本三大知名手表品牌之一,多年来以真正多功能的G-SHOCK手表著称于世。卡西欧所代表的活力、年轻、时尚、多功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民心。卡西欧公司一向以技术领先于同行为己任,历年都会有技术的突破。将高、精、尖的先进科技结合新型液晶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腕上时计,不断地提高腕上时计的发展水平——卡西欧一贯以来所倡导的“腕上科技”精神在中国国内也被得以沿袭和传播。

品牌故事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的已故创始人樫尾忠雄于1917年出生在日本高知县久礼田村(现在的南国市),年轻时的学徒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46年,樫尾忠雄在东京都三鹰市正式成立“樫尾制作所”。

樫尾制作所是一所小型的分包工厂,主要制造显微镜的零部件和齿轮。樫尾忠雄有三个弟弟,分别是樫尾俊雄、樫尾和雄和樫尾幸雄。

樫尾俊雄最初是在通信部(现在的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的东京事务所做技术员,负责建造和装配电报电话设施。但当他看到樫尾忠雄每日为了工作疲惫不堪时,决定助兄长一臂之力,但他毅然决定辞职去樫尾制作所工作,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1957年,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正式成立,主要研发和生产继电器式计算器。受四兄弟之托,父亲樫尾茂担任总裁。

随着电子台式计算器(即日本人所说的电子式桌上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将其简称为“电子计算器”。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前者在一块芯片上执行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的功能,后者提高了集成能力)出现后,计算器的制造变得更加简单。1965年,由于需求增大,很多新的制造商开始进入计算器市场。因此,日本的计算器产量每年成倍增长。1970年,市场总值超过1000亿日元。在高峰时期,市场上有50多家公司,他们在产品开发和销售上相互激烈竞争,即“计算器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卡西欧根据全新的理念推出了一项新产品,即1972年8月上市的“Casio Mini”。该产品的理念为:“尽管计算器作为办公室效率提高工具的市场是有限的,但如果它能为每个家庭或者个人所用,那么市场将会大得多。毕竟人们在家也要进行计算。我们将开发出一种个人消费者也能买得起的,价格在一万日元左右的计算器,从而开拓个人计算器市场。”

卡西欧将月产量定为10万台,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很多外部人士和公司内部人士均对此表示担忧,但Casio Mini一上市便热销,其产量不得不提高到每月20万台。上市后仅十个月,销售量便达到了100万台。在进行一系列改进之后,Casio Mini持续保持热销,总产量达到了1000万台。由于Casio Mini 的成功,卡西欧巩固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在Casio Mini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卡西欧稳居电子计算器行业首位。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决定生产钟表,从而使业务多样化。从表面上看,电子计算器和钟表似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但当时钟表业正经历着从机械到石英的技术变革。数字计时器是石英表的一种,它由一个计数器构成,能够测量晶体振荡器的脉冲。换言之,它是一种能够精确到秒的简单的加算器。该产品使卡西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为电子计算器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这意味着,卡西欧进入钟表业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70年代中期日本的钟表业,生产和销售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新的制造商要进入这一市场是很困难的。卡西欧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974年10月推出了电子表CASIOTRON。这款电子表不仅能够显示小时、分和秒,还拥有一项独特的功能,即自动判断一个月的天数以及当前年份是否为闰年。

1983年,卡西欧推出了一款颠覆整个钟表业常识的新型手表G-SHOCK。该款手表不仅迎合了手表向更薄更轻外形发展的趋势,其设计理念更是非常特殊 ——它可以从高楼楼顶摔下而不受损。刚上市时,由于外观的独特,G-SHOCK只在少数市场(例如美国)受到欢迎。但当十年后时尚潮流发生改变,消费者们纷纷回过头来看它的功能和设计,这款产品便开始在全球热销。G-SHOCK创建了新型防震手表的时代,成为了卡西欧的标志性手表。

1985年3月卡西欧推出超薄型数字手表PELA FS-10,这只手表的设计理念为手表和树脂表带的结合,以树脂成形和微电子学技术为基础,通过开发新的混合成形技术实现。超薄轻型PELA的厚度仅为3.9毫米,重量仅为12克,面市后立即受到欢迎,并成为了手表业第一款销量过百万的产品。

1989年2月卡西欧推出带天气预测传感器的数字手表BM-100WJ。简单的说,当大气压上升时,天气变好;当大气压下降时,天气变坏。BM-100WJ是一款带有天气预测功能的数字手表,其预测的基础便是上述原理。该产品有一个内置半导体气压计,每隔三小时测量一次气压,并通过条形图显示数据。当右侧的长条上升时,表示天气将转好,当它下降时,则表示天气将变坏。气压数据还能使佩戴者知道自己所处的大致海拔或水下深度。这些独特的创新功能使BM-100WJ广受市场青睐。卡西欧继续开发带不同功能的其它系列传感手表。

1995年6月卡西欧推出无线电波手表FKT-100L。无线电波手表通过接收长波无线电频率发出的标准时间信息,因此总是能显示正确的时间。1995年,卡西欧开发并向德国市场推出了其第一款无线电波手表FKT-100L。第二年的6月,卡西欧在日本推出了DQD-10。

1996年DQD-10推出时,日本的标准无线电信号还是一些试播信号。但是,由于它不需要再对时,因此受到了市场关注。1999年6月10日,官方广播正式开始传播信号,卡西欧也开始全力开发各种无线电波手表。2001年10月,另一台标准无线电发射器开始传播信号,无论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到时间信号。无线电波手表开始广受欢迎。

1999年,美国的标准无线电信号输出被改进,信号传播扩大到整个国家。2001年7月,卡西欧开始在美国销售无线电波手表。

1999年6月卡西欧推出世界上首款GPS手表SATELLITE NAVI。卡西欧凭借独立研发的LSI技术、高密度装载技术、使用人工卫星,实现了所处位置测位系统的小型化及低电压驱动。成功得以在手表中实现内置GPS(Global Positionning System)功能。实验机在1999年1月发布,获得世界关注。

该款手表于1999年6月正式推出,名为SATELLITE NAVI,是户外手表系列PROTREK的最高型号。佩戴者很容易便能判断自己所处的方位和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并且很轻巧,特别适用于登山和钓鱼等户外活动。

卡西欧2001年成功推出的WVA-300是世界上第一款无需对时电波手表,采用的是太阳能电池。它颠覆了整个行业长久以来认为不可能用太阳能电池制造先进手表的观念。这款手表永远不会停止,也不需要对时。由于采用了基于绝缘层上覆矽的节能型CPU和超小型检测IC等先进技术,它的耗电量低,并且体型小。

2002年11月:推出顶端系列G-SHOCK手表“The G”。G-SHOCK的推出是为了挑战手表都是易碎品的观念。“The G,”沿用了G-SHOCK手表的防震功能和坚实设计。它采用了不需要更换的“Tough Solar”太阳能电池。“The G,”采用的无线电波接收系统能够接收标准时间信号并显示精确的时间,实现了“永不破损、永不停止、永不出错”的目标。这款顶端型号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品牌特色

腕表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它更是一种风格和精神的阐释:时尚、张扬、不羁、个性十足,充满对时尚的自我诠释。卡西欧以前瞻的创造力,不断地推出全新的智能功能,成为世界腕表品牌中一道引人瞩目的亮点。“智能智选,创世先行”卡西欧手表在全球计时领域,无疑迈开了划时代的一步。

品牌简介

爱马仕(Hermès)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奢侈品品牌,1837年由蒂埃利·爱马仕(Thierry Hermès)创立于法国巴黎,早年以制造高级马具起家,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悠久历史。爱马仕是一家忠于传统手工艺,不断追求创新的国际化企业,截至2014年已拥有箱包、丝巾领带、男、女装和生活艺术品等十七类产品系列。爱马仕的总店位于法国巴黎,分店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爱马仕专卖店,“爱马仕”为大中华区统一中文译名。爱马仕一直秉承着超凡卓越、极至绚烂的设计理念,造就优雅之极的传统典范。

品牌故事

历经了160多年的风雨沧桑,爱马仕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其品牌生名远扬。早在20世纪来临之时,爱马仕就已成为法国式奢华消费品的典型代表。20世纪20年代,创立者蒂埃利·爱马仕之孙埃米尔曾这样评价爱马仕品牌:“皮革制品造就运动和优雅之极的传统。”

起初,爱马仕只是巴黎城中的一家专门为马车制作各种配套的精致装饰的马具店 (从爱马仕的Logo可以看出这段历史)。在1885年年举行的巴黎展览会上,爱马仕获得了此类产品的一等奖。此后,爱马仕之子埃米尔·查尔斯再建专卖店,生产销售马鞍等物品,并开始零售业务。

随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爱马仕开始转产,将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运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之中,如钱夹、旅行包、手提包、手表带,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如高尔夫球、马球、打猎等所需的辅助用具,也设计制作高档的运动服装。爱马仕 品牌所有的产品都选用最上乘的高级材料,注重工艺装饰,细节精巧,以其优良的质量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在爱马仕的历史上,又一起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是其在1920年为威尔士王子设计的拉链式高尔夫夹克衫,成为20世纪最早的皮革服装成功设计。爱马仕的第四代继承人让·盖朗和罗伯特·迪马,在其皮革制品的基础之上,又开发了香水、头贴等新品类,到1960年代,不断发展壮大的爱马仕公司又有了各类时装及香水等产品。

1970年,爱马仕还只是一个纯手工业的家庭工厂,但15年后,爱马仕品牌已发展成为制作高级精品的超级跨国公司,营业额扩大了5倍,如今,爱马仕公司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1992年的营业额达到25亿法郎(约值人民币37.2525亿元,纯利润为1.76亿法郎。

“这个世界里不存在固定的穿衣模式,只有自然流露的开明个性方显出爱马仕所缔造的男儿本色。”爱马仕男装设计师Veronique Nichanian如是说。

爱马仕一直秉承着超凡卓越、极至绚烂的设计理念,服务于那些充满自信、意志坚定的潇洒男士,他们要求严谨,坚持享受生命赋予的最好事物,欣赏优质的皮革、上乘的质料、剪裁完美的西裤。舒适及原创精神、不符合潮流、不刻意表达自己是爱马仕的追求。

目前的爱马仕集团,总部坐落于著名的福宝大道24号,负责人则是杜迈·爱马仕(Jean-Louis Dumas-Hermès)。其中的女装总设计师是Martin Margiela(已离任),这位自1998年秋冬开始加入爱马仕家族的比利时籍设计师,以一向低调的风格作风与追求精致完美的创意,让爱马仕女装保有爱马仕集团依旧的优雅,没有多余的设计,却彰显服饰的气质,同时展现衣服的机能性与高度的舒适性,是当今持续让爱马仕掳获人心的重要人物。

如今的爱马仕集团分为三个体系,即Hermès Sellier(皮革用品)、La Montre Hermès(手表)及Hermès Parfums(香水);在全球拥有186家专卖店、56个零售专柜,为了维持一贯保有的爱马仕品味与形象,所有产品的设计制作、对每家专卖店的格局设计,连陈列柜都是在法国原厂订制,才空运至各地,期望保持的是百年历史的坚持。

品牌特色

让所有的产品至精至美、无可挑剔,是爱马仕的一贯宗旨。目前爱马仕拥有14个系列产品,包括皮具、箱包、丝巾、男女服装系列、香水、手表等,大多数产品都是手工精心制作的,无怪乎有人称爱马仕的产品为思想深邃、品位高尚、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艺术品。这些爱马仕精品,通过其散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专卖店,融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世人重返传统优雅的怀抱。

品牌简介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于1854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其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Louis Vuitton”不断出现的大写字母组合“LV”。从皇室御用到顶级工艺作坊,品牌的种种经典设计顺应了旅行历史的重要发展。代代相传至今的路易·威登,以卓越品质、杰出创意和精湛工艺成为时尚旅行艺术的象征。产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饰,鞋履,成衣,腕表,高级珠宝及个性化订制服务等。

品牌故事

路易·威登(LouisVuitton)(1821年8月4日—1892年2月27日),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时尚设计大师之一。他于1854年在巴黎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间皮箱店。一个世纪之后,“路易·威登”成为箱包和皮具领域的全世界第一品牌,而且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个象征物。21世纪“路易·威登”这一品牌已经不仅限于设计和出售高档皮具和箱包,而是成为涉足时装、饰物、皮鞋、箱包、传媒、名酒等领域的巨型时尚航母。

1835年,14岁的路易·威登先生便告别接近瑞士边境侏罗山区Anchay村庄的老家,徒步250哩远赴巴黎闯天下。来自磨坊及木匠之家的他,在途上当上多种小工来解决三餐一宿及赚取盘缠,后来主攻木制品之手艺,令他制作榉木及白杨木的手艺大为精进,成为受用一生的宝贵经验。

1837年路易·威登先生抵达花都,并有幸成为行李箱工匠Marechal先生的Layetie-Emballeur 学徒,当时生产行李箱的工匠均被统称为Layetie-Emballeur。

1837年法国首条铁路通车,1838年一艘欧洲蒸汽轮船首度成功横越大西洋,标志现代旅游年代正式来临,当时巴黎行李箱工匠以人手制作的白杨木衣箱非常精美,他们又精于为皇室贵族收拾华丽的行装,所以首都巴黎对其产品需求随之急升。

1853年,路易·威登已晋升为老板的首席助理,同时成为Eugenie皇后最信任的行李箱专家。自成为皇家御用后,来自上流社会阶层的时尚客人随即纷涌而至。

路易·威登于1854年结婚,同年作出建立自己的公司的重要决定。夫妻俩在尊贵地段Rue Neuve Des Capucines四号(即今天的Rue des Capucines)开设店铺,选址跟梵登广场(Place Vendome)及后来兴建的歌剧院仅咫尺之遥。

路易·威登成立公司后立即作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决定,就是以耐用又防水的帆布物料将其中一个旅行箱覆盖。四年后(即1858年),他推出一款全新产品——方便运输的平盖白杨木行李箱。此行李箱表面覆以优质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角位以金属包边,装上手挽及托架,表面的榉木条以铆钉钉牢;内部设计同样富有心思,一列隔底匣及间隔方便摆放各式衣物及优雅衬饰。这新设计不但能保护衣物及易于携带,更标志留芳百世的路易·威登行李箱及现代旅游文化正式诞生。

1859年,路易·威登决定将生产线迁至还未被印象派画家发掘的市郊——Asnieres。宁静的Asnieres小镇位处塞纳河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制造行李箱的白杨木材可以从附近Oise山谷由驳船运至,镇内又有铁路连接至巴黎Saint-Lazare车站。

1871年巴黎的总店亦不敷应用,遂迁至附近的Rue Scribe大道一号,对面就是著名的Grand Hotel,当时隔邻的大剧院尚未落成。

当时公司业务如日方中,但市面却出现各式各样的仿制品,路易·威登为了打击这抄袭情况,遂于1872年在灰色Trianon帆布中加入红白条纹图案。他的儿子乔治·威登(Georges Vuitton)于1880年接掌公司业务,其后于1888年推出更复杂的啡白格子新图案,并相间地印上L.Vuitton标志字样,令他人难以仿效。超过一世纪之后,这方格图案便成为另一经典——Damier系列的创作灵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乔治便在纽约开办了分店,许多大明星还专门到巴黎购买箱包,各种用途的箱包也纷纷问世。随着路易·威登箱包的畅销,许多赝品也充斥市场,路易·威登虽然就此提起诉讼,但并没有制止冒牌货的泛滥。

路易·威登与后人对世界先进事物以及运输、科技、建筑、艺术及时装的发展兴趣极浓,对世界事物观察入微。当时装大师Charles-Frederic Worth曾经向路易·威登指出,阔大的撑裙快将末落,轻便的衣裙款式即将取而代之,他立即有所领悟,于1875年创制一款两面直立打开的衣柜式行李箱,一面是挂衣架,另一面是一列抽屉,让旅客穿梭各地时不需重复收拾衣服。这款“Wardrobe”行李箱至今仍是路易·威登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早于1885年,路易·威登已于伦敦Oxford Street开设了一间分店。1898年乔治威登深信美国市场的发展潜力,遂与大型百货连锁店老板John Wanamaker签订分销协议,首先在纽约及费城销售品牌的行李箱,其后版图扩大至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及洛杉矶等地。

1905年,即Henry Ford推出Model汽车前两年,品牌便推出可以藏在后备轮胎中央的防水“driver bag”,必要时当作浴盆。最早期的飞行旅程绝少不了充满实验意味的“nacelle trunk”行李箱,就算降落水面时发生意外,驾驶飞船的人员亦以靠行李箱浮在水面;另一杰作的是轻盈的“aero trunk”行李箱,就算满载衣物重量亦只有26公斤。

另外一项重要的革命性发明,则当数乔治·威登掌管公司期间于1890年面世的“unpickable”多制动栓按锁,其后品牌生产的所有行李箱均安装这款按锁设计;而每位客人获分配私人锁头号码,即客人的所有行李箱可以同一锁匙开关。这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路易·威登于于多制动栓按锁面世后6年,即1896年奠定品牌殿堂地位的重要契机:当时乔治·威登认为要给予品牌产品一个一致性的形象标志,遂花了几星期不断创作图案主题草图。这时期日本美学风潮在欧洲大行其道,他选出的最后定稿亦深具传统日本徽章的意味:由圆圈包围的四叶花卉、四角星、凹面菱形内包四角星,加上重叠一起的LV两字(Louis Vuitton名字缩写)组成独一无二的“Monogram”图案组合。公司于1897年将“Monogram”图案帆布设计注册,1905年更将之注册为品牌。

当时公司除专注生产硬框行李箱及手提箱外,亦开始涉足前所未见的软身旅行袋领域。第一款是1901年面世的长方型“Steamer Bag”,可以摺起收在行李箱内,在海上旅程中又可以挂在客舱一角当洗衣袋用。上世纪二十年代“Keepall”面世后,软身旅行袋才正式登上大雅之堂,Keepall是现代旅行袋的先驱。Keepall及Steamer Bag已披上优雅的“Monogram”图案现身,但初期两者是以净色帆布制造,直至1959年乔治·威登的儿子加士顿(Gaston-Louis Vuitton)及继承人Claude-Louis Vuitton研制出柔软的防水涂层技术,从此便可将“Monogram”帆布制作软身的旅行袋。

1912年,巴黎中心商业地带逐渐向西发展,乔治·威登决定在香榭丽舍大道兴建一座新派艺术风格大楼作为品牌的旗舰店,大楼于1914年落成,外墙刻上“巴黎-路易·威登,创建于1845年”。原来大楼的位置刚好在今天的香榭丽舍大道总店对面,墙上的字刻至今仍清晰可见。二次大战后,“Monogram”帆布产品需求日增,公司决定拓展全球独家分销网络,品牌开设新店的态度非常严紧,与保持产品完美质素的理念同出一辙。

路易·威登于全球开设超过424间专门店,全部由总公司直接管理。1987年品牌与Moet Hennessy合并,组成全球最大规模及最成功的奢侈品集团—LVMH。同一时期,品牌的产品领域亦不断扩充,首推1985年面世、色泽鲜艳的Epi皮具系列,其后1993年推出男装Taiga皮具系列以及在1996年再次重新推出Damier帆布系列;同年路易·威登庆祝“Monogram”诞生100周年,特别委托七位著名时装设计师创作限量“Monogram手袋”,当中最别致的设计为Azzedine Alaia创作的美洲豹皮配“Monogram”,以及Vivienne Westwood设计的《鬼马》faux-cul旅行袋。

1998年路易·威登正式晋身为全面性的时装品牌,男女成衣及鞋履、配饰及珠宝部门相继成立,来自美国纽约的设计师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获委任为艺术总监。当时,时装界对“grunge大师”马克·雅可布入主法国殿堂品牌甚为惊讶,但经过几年磨合,两者堪称如鱼得水。马克·雅可布与纽约前卫艺术家Stephen Sprouse合作而成的Monogram Graffiti(涂鸦系列)、以及与日藉艺术家村上隆创作的Eye Love Monogram、彩色Monogram Multicolore及Monogram Cerises樱桃系列。

2004年路易·威登已经到了第六代传人帕特里克·威登,现有1.36万制作箱包的工匠,他们分别在14个作坊工作,除了在法国有11个作坊外,在西班牙的加泰罗西亚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也有生产基地。制作箱包80%的活儿都靠手工。路易·威登还在52个国家开设了314家箱包专卖店,仅在中国就开了9家。2002年,它的营业额为30亿欧元,10年间翻了整3倍。年年的赢利额都以40%-45%的速度增长。日本是路易·威登产品的销售大户,占了它总销售额的30%。2002年在东京一家分店开张那天,在门口等候的人排了1公里长。第二个销售大户是美国。

路易·威登创意总监马克·雅可布2013年10月将离职,合计任职16年。LV任命Nicolas Ghesquière接替为新创意总监。2007年8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曾代言路易·威登皮包广告。

品牌特色

路易·威登一百五十年来一直把崇尚精致、品质、舒适的“旅行哲学”,作为设计的出发基础以卓越品质、杰出创意和精湛工艺成为时尚旅行艺术的象征。品牌将精湛工艺与艺术设计巧妙结合,为摩登都市男女呈现全新腕表系列,打造至精至美的奢华典范。

品牌简介

迪奥(Dior)法国时尚消费品牌,由法国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于1946年创于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时尚品牌。品牌自1947年创始以来,就一直是华贵与高雅的代名词,主要经营女装、男装、腕表、首饰、香水、化妆品等高档消费品,为全球的高级时尚品牌控股公司——路易·威登集团(LVMH)的子公司。“Dior”在法语中是“上帝”和“金子”的组合,金色后来也成了Dior品牌最常见的代表色。

品牌故事

克里斯汀·迪奥于1905年出生于法国的诺曼底。迪奥并不是服装设计出身,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又作为企业家之子,他对艺术的热情却从未消退。在时尚领域不断浮沉后,1946,已届不惑之年的克里斯汀·迪奥才在巴黎Montaigne大道开了第一家个人服饰店。

自1946年创始以来,Dior一直是华丽与高雅的代名词。不论是时装、化妆品或是其他产品,克里斯汀·迪奥在时尚殿堂一直雄踞顶端。

1935年,独立的早期,克里斯汀·迪奥经历了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每天他得从报纸上的小广告中搜索工作机会,他没有固定的地址,时而与朋友同住,时而露宿街头,饥一餐,饱一餐,最终得了肺结核。尽管如此,克里斯汀·迪奥始终没有垮下。有一天当克里斯汀·迪奥因找不到工作而陷入深深失意时,一位时装界的朋友建议他画一些时装设计图,不料却大受欢迎。每一份设计都充分展露出他独特的才能,他紧紧抓住生活中的动态,每一份设计都如此地栩栩如生。

1937年,克里斯汀·迪奥终于成为“Pignet”公司的时装设计师。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克里斯汀·迪奥被迫离开巴黎与家人团聚。当他重新返回巴黎时,他那“Pignet”公司时装设计师的位置已被他人替代,他只好成为一位助理。当时的迪奥已年过而立,而他周围的朋友均事业有成,该轮到克里斯汀·迪奥大干一场了。多年的尝试与失败使迪奥日渐成熟,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他是一个天生的设计师,从没学过裁剪、缝纫的技艺,但对裁剪的概念了然在胸,对比例的感觉极为敏锐。

克里斯汀·迪奥自己曾经说过:“香水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我选择制造香水,哪怕你仅在香水瓶旁边逗留一会儿,你便能感受到我的设计魅力,我所打扮的每一位女性都散发出朦胧诱人的雅性,香水是女性个性不可或缺的补充,只有它才能点缀我的衣裳,让它更加完美,它和时装一起使得女人们风情万种。”

1973年起,迪奥公司即成立自己的美妍研发中心,他们有近200位研究人员、生物学家、医师、药物学家与全球联网的20多家大学研究中心与科学机构合作,共同在创新美妍科技的最前线努力。对于他们的每款产品,触感一直是迪奥强调的重点,亦是他们坚持不变的传统。柔滑的触感,美丽的肌肤以及迷人的芳香都是女性所要求的重点;迪奥的护肤产品带来的是科技与愉悦的完美结合。

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推出了他的第一个时装系列:急速收起的腰身凸显出与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裙子采用黑色毛料点以细致的褶皱,再加上修饰精巧的肩线,颠覆了所有人的目光,被称为“New Look”,意指Dior带给女性一种全新的面貌。的确,克里斯汀·迪奥重建了战后女性的美感,树立了整个50年代的高尚优雅品味,亦把克里斯汀·迪奥的名字,深深的烙印在女性的心中及20世纪的时尚史上。

迪奥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其创新中又带着优雅的设计,亦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年轻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Marc Bohan、Gianfranco Ferre以及John Galliano在克里斯汀·迪奥过世后陆续接手,非凡的设计功力将迪奥的声势推向顶点,而他们秉持的设计精神都是一样的——迪奥的精致剪裁。2001年法国籍设计师Hedi Slimane接手改名后的Dior Homme,他的设计强调完美的线条,超小尺码的服装透过精瘦的年轻男模特儿呈现出一种带点病态的美感,风靡了全球。

如今,迪奥的品牌范围除了高级时装,更早已拓展到腕表、香水、皮草、针织衫、内衣、化妆品、珠宝及鞋等领域,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却始终保持着优雅的风格和品味。1947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在重建世界时装中心的过程中,迪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至今天,迪奥持续带给人们生活和穿着的新体验。

品牌特色

迪奥象征着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在巴黎地位极高。品牌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迪奥逐步开始进入手表的制造领域,但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迪奥腕表的创意一直都在固守传统手表的造型设计,并未采用真正受人喜爱的迪奥自身的风格。因此在2000年设计师John Galliano入主迪奥之前,迪奥的手表作品很难给人以惊喜,也很难摆脱时尚品牌的桎梏。而进入新世纪后,迪奥手表逐渐开始改变方向,力求能发展成为专业的制表品牌。

品牌简介

香奈儿(Chanel)法国著名奢侈品牌,于1913年在法国巴黎由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创立。香奈儿的产品种类繁多,有服装、腕表、珠宝饰品及其配件、化妆品、护肤品、香水,每一种产品都闻名遐迩。香奈儿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著名品牌,香奈儿时装永远有着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它善于突破传统,早20世纪40年代就成功地将“五花大绑”的女装推向简单、舒适。

品牌故事

“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香奈儿女士如是说。这种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的结合,造就了香奈儿这个独一无二的品牌。从20世纪初品牌创立伊始,香奈儿女士的创作语汇超越时代,不断传承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最初,香奈儿女士以一家小小的女帽店起家,然后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时尚事业。她所提倡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既赋予女性行动的自由,又不失温柔优雅。在她的设计下,时尚进化为现代、年轻、简洁、实用与理性。

香奈儿女士借用了男士服装的元素,运用在女装上。自此,男士外套、对襟毛衣、斜纹软呢、jersey针织面料、甚至绅士出席宴会在前襟佩戴的山茶花、骑士背心的菱格纹车纹,都被她巧妙地化为极具风格的仕女穿着和手袋上的创作。

香奈儿女士的创作更跨越了传统概念的“时尚”。她曾说:“我要一款设计过的香水。”在这个概念的引领下,她与俄国宫廷调香师恩尼斯·鲍合作推出了一款集合了80多种成分的香水——这,就是传奇的N°5香水。

此后,香奈儿女士更以丰富的创意,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八角形的Première腕表,1932年“Bijoux de Diamants”钻石珠宝系列的设计,都为未来的香奈儿腕表和高级珠宝开启了无限灵感泉源。

今天的香奈儿,传承了嘉柏丽尔·香奈儿优雅的现代精神,在时尚精品、香水与美容品、腕表与高级珠宝等各个领域,不断续写新的美丽篇章。

品牌特色

“香奈儿”品牌走高端路线,时尚简约、简单舒适、纯正风范、婉约大方、青春靓丽。“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依然是品牌背后的指导力量,“华丽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香奈儿女士主导的“香奈儿”品牌最特别之处在于实用的华丽,她从生活周围撷取灵感,尤其是爱情,不像其他设计师要求别人配合他们的设计,“香奈儿”品牌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将女性本质的需求转化为香奈儿品牌的内涵。

品牌简介

古驰(Gucci),意大利时装品牌,由古奇欧·古驰(Guccio Gucci)在1921年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创办。古驰的产品包括时装、皮具、皮鞋、腕表、领带、丝巾、香水、家居用品及宠物用品等。品牌一向以高档、豪华、性感而闻名于世,以“身份与财富之象征”的品牌形象成为富有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时尚之余不失高雅。古驰现在是意大利最大的时装集团。

品牌故事

意大利皮具手工艺人古奇欧·古驰先生于1921年创立古驰品牌。1938年古驰先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Via Condotti 开设首间古驰专门店,开始其时装霸业。一如大部分国际名牌,古驰的崛起也要感谢明星效应。60年代的好莱坞明星多次被拍摄到用古驰的手袋,间接为古驰作了宣传。当中捧场者包括著名好莱坞影星奥黛丽·赫本及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由于杰奎琳·肯尼迪经常采用古驰手袋,此款古驰手袋更被冠以“Jackie”的名字。

古驰最辉煌的时期可说是由汤姆·福特(Tom Ford) 于1994年开始担任古驰创意总监的日子。Tom Ford被形容为当代最才华洋溢的时装设计师,在时装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及权力,风头一时无两。他亦改写了古驰在80年代因授权多个小企业生产而导致古驰品牌品质下降的负面形象,180°扭转了古驰濒临破产的困局,令古驰品牌一跃成为90年代举足轻重的时尚大牌。

汤姆·福特创新地采用优质高科技面料设计古驰时装,领导了时装界对布料要求的新方向。汤姆·福特在职期间曾多次引领时尚界潮流,令古驰与时尚划上等号。如95年古驰秋冬时装秀,名模Kate Moss在T台上以一身古驰天鹅绒低腰裤及丝质衬衫,配衬粗黑眼线的 look,迅速成为国际明星名人模仿的对象。

而汤姆·福特于2004年4月宣布离职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时装界,当时曾有人认为古驰皇朝从此结束。而代替汤姆·福特的设计师Alessandra Facchinetti,更是在只设计了两季服饰完成05秋冬作品后,就离职了。幸好,古驰找到适合人选重整霸业,晋升Mark Lee为CEO,邀请意大利女设计师弗里达·贾娜妮(Frida Giannini)负责女装及配饰设计,而男装则邀请了约翰·雷(John Ray)操刀。

约翰·雷和弗里达·贾娜妮接任后,新一季古驰男装、女装作品备受外界赞赏。而弗里达·贾娜妮为05年古驰秋冬季所设计的La Pelle Guccissima皮具系列,以奢华理念重塑古驰品牌两大经典标识─“双G”及“Horsebit”图案,并以50、60年代为主题设计,为古驰带来自汤姆·福特离职后最大的惊喜。

弗里达·贾娜妮于06年春夏季再度推出Lavender Guccissima系列,获得时尚传媒界的热烈赞赏。虽然古驰男女装设计还是萦绕汤姆·福特的影子,但他们也算是成功带领古驰走出了汤姆·福特的阴影,证明古驰皇朝依旧。

古驰的标志设计就如同它的商品一样,奢华高贵。金黄的颜色与设计形式所给人们带来的感觉都无可挑剔的展现了其企业的气质,虽然说这样的奢侈品总是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古驰的品牌标志整体并且和谐,下方的图案体现出整个标志设计的核心,好的标志设计可以把一个企业推上更高的角度,而古驰在标志上就展现出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很多人都想靠近的层次。华丽的设计感使整个古驰的企业标志设计在众多的品牌设计中更显雄风,也增添了其企业气势。

品牌特色

从1921年创立之初,古驰一直走的是贵族化路线,作风奢华且略带硬朗的男子气概。现品牌产品已经涵盖服装、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与领带和香水产品。古驰一直以生产高档豪华的产品著名。无论是鞋、包还是服装,都以“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品牌形象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其产品的独特设计和优良材料,成为典雅和奢华的象征,为无数演员、公主和名媛等杰出女性所推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