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颗山核桃到国际品牌|赫章县贯彻省委挂牌督战发展核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_潘学军 4月24日,赫章县核桃局工程师彭剑来到财神镇查看核桃长势,他走到一片核桃林下,指着其中的一棵核桃树对记者说:“它就是赫章人民的大功臣——黔核7号”。 彭剑说:“赫章县有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但却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以前,老百姓自己种的原生苗,核桃品质并不高。” 赫章县曾经整合资金上亿元发展核桃产业,打造林业生态主导产业,但却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品牌规模和效应,主要是赫章缺乏核桃主导品种,品种较为繁杂,赫章核桃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力量弱。 2006年,赫章县与贵州大学达成合作,由贵州大学遴选科技特派员,贵州大学潘学军教授带领核桃科研团队来到了赫章,开始了赫章核桃品牌研究之路。通过对气候、土壤、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让潘学军喜出望外的是,赫章的原生核桃树品种很丰富,上百年的核桃古树遍布各乡镇,是个天然的基因库,完全可以从中培育出优良品种。 潘学军从数亿颗核桃中挑出了两颗品质优良的核桃品种,他又踏遍赫章山山水水,在数十万株核桃树之间对这两颗核桃进行母体朔源,神奇的是这两颗核桃都来自财神镇。 正当潘学军踌躇满志时,碰壁随之而来。老百姓并不信任这个技术团队,他们的传统观念就是靠天吃饭,放任核桃自己生长,认为技术换不来什么钱。 为了改变当地居民根深蒂固的传统种植观念,就必须拿出成效给他们看。潘学军在财神镇倮佈戛村村民李富贵的田地里进行了反复实验,他嫁接了自己寻找的优势品种“黔核”系列品种。 嫁接的核桃成活率在90%以上,李富贵老人的40亩核桃结上了又香又大的核桃果,眼见为实的村民纷纷前来索苗。 终于,赫章核桃改变了有产品无品牌的历史,两颗“黔核7号”优质核桃“变戏法”般遍布乌蒙大山。 赫章县与贵州大学乘势而进,经过品种选育、嫁接改良,如今培育出了“黔核5、6、7、8号”系列品种,赫章两颗核桃如今“儿孙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