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牙膏改名背后的深层原因,细思极恐 这两天出现了一个新闻,估计有不少朋友注意到了,说的是美国高露洁公司旗下的“黑人牙膏”准备改名 ,原因很简单,因为“黑人牙膏”这个名称涉嫌种族歧视?! 这让很多国内民众不明所以,你一个做牙膏的,取个名还涉嫌种族问题了?那在中国市场内的各种有关黑的东西是不是都要重新捋一遍,比如说“黑妹牙膏”是不是要改成“棉花牙膏”,“黑人运动”是不是要换成“深色运动”,“黑莓手机”是不是要改成“白莓手机”? ▲ 这么说,《百变星君》都有问题,得下架 说实话,我一开始和所有网民一样,看了下这个新闻,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玻璃心了吧! 但,在我深入思考之后,我觉得这个事情没这么简单。 相信不少经常关注时事的朋友会对一个词有了解,这个词叫做“白左”。 什么意思呢? 这里引用了某度的解释: 白左即“白人左派”,是指白种人(尤其欧美国家公民)当中的一种政治立场。 主要特征包括:同情弱势群体或者少数派(例如难民、少数民族)、主张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野生动物)、反对性别歧视。 这样文字性的东西可能还没有直观感受,我们来看看这群人做了哪些上新闻的事: 包括在疫情期间,瑞典的一些做法,很多人士在分析瑞典为何不封城不隔离的问题时,拿出一个所谓的“瑞典是自由主义”的说辞来强词夺理,或者用一个瑞典没有这个能力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瑞典是白左的乌托邦,在这个地方,有一批这样的人士,包括政府高层和专家人士,反对政府封城,认为瑞典是一个“自愿性社会”,换句话来说:随你便。 这里还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德国。叙利亚战争期间,大量的难民经过土耳其和地中海涌向欧洲。然后,德国那边的白左开始响应这群难民,不断给政府施压,要求接待难民,在不断的攻击和施压下,德国政府方面妥协了: 然后,德国接受了超过200万的难民,但是你以为接受了就完事了?几百万人,走进你的国家,光吃,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治安和卫生上的问题了。所以最后,德国面临的情况: 而在中国,也有这么一批人,其中还是不少是社会大腕: 这群人在鼓吹当时德国接受难民的事情,呼吁中国也积极去接受难民,不过好在高层没有被这群公知影响,最终结果也就是这群人在某博上获得了一点流量——这是万幸。 上面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对这一群体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评价:吃饱了没事干。在网上,网民对这类人做了一个很形象的评价:圣母婊。 我认为这个词用的非常准确。 所以总结来说,这群人干的事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不能用一次性筷子,不要吃各种肉类;迎接难民,让这群人有家可归,让世间充满爱;爱护同性恋,让他们享受爱情等等。 而如果从这种思想出发,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兴起的“大火”开始,到欧美一众国家呼吁响应黑人反抗运动,再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改良,比如《乱世佳人》的下架,再到全球商业市场的跟进,比如这次黑人牙膏的改名,仔细分析,你会毛骨悚然。 欧美,正在利用白左思想,转移矛盾! 我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白左与中国的圣母婊是有共同理念的,在国际上,能够一唱一和。 前面我说过,在中国,也有不少的同类型“人才”,他们呼吁接受难民,呼吁环境保护。 这种东西,在个人层面来说是一种进步,也是证明社会文化包容性的一个佐证。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提问题,不管答案。 你说你关心难民,这没有错,但是如果国家接受难民,让你腾出房子、腾出工作给他们你愿意吗?你不会愿意吧!因为这个涉及到了你自身的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而放到国家上来说,全体民众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就是国家自身的利益。 而这个全体民众大多数共同利益是什么?工作干好、生活过好,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难民来了,要工作、要粮食,会挤占普通民众的资源空间,这对少数公知精英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国家来说,这关乎国家利益,所以对于这类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公知,一个词:滚犊子! 你也可以说你关注环境,但是你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工业的,而工业有排放是正常的,你给了一堆视频,一堆数据,说这个是环保问题,但是你要想,这个工业厂房给周围多少人带来了工作机会和收入?不说别的,你能给政协一个环保建议,也算为国为民了,但结果是,你移民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总想着眼前的问题是问题,你得看到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你可以代表自己随便长篇大论,这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就不仅仅是一句话的问题。 回到这次黑人反抗事件上来,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都在支持黑人的这种反抗运动,包括了一众欧洲国家,而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一直做的都是“人种平等”的工作,但是在这次运动中,我们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支持或者赞助的迹象,相反,这里还被不少不明所以的人在各社交网站上发表了一些煽动仇恨的言论,以至于境外媒体也争相报道此事: 这样下来,国内的一些圣母就会站出来:国家应该平等对待所有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支持黑人的反抗运动,希拉里都带头半跪,而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平常一贯都在支持黑人,和非洲也有很多合作,政府也说了“一视同仁”,这时候也应该做出点表率,支持下黑人的反抗运动吧。 按理说,这种支持下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能还给了美国方面一些压力,但是事实是,如果我们对此事发表看法,我们会陷入到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里面。 我们先来说,我们支持了黑人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抗运动。 文化层面上,美国把《乱世佳人》下架了,说明了美国是真正的重视;美国公司把“黑人牙膏”改名了,说明了从商业上对黑人的重视。 美国都能做到这样,那么你中国,是不是也至少要这样做呢? 而我们一旦做了这些事,文化上改变某些所谓的歧视文字,商业上,改变所谓的歧视符号,那接下来,我国的民族情绪会怎样?社会舆论会怎样?不说别的,就说疫情期间青岛黑人插队事件,纵观整个网上的舆论,政府兜得住吗? 然后我们来说说,我们不支持这种反抗运动。 一堆的西方媒体和国内圣母立马会站出来: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支持黑人的反抗运动。否则,根本不配称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在国际社会中,在一票非洲国家中,中国将会化身称为一个不喜欢黑人的国家,也有种族问题。而我相信,在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这种新闻最后会成为《中国不支持黑人抵抗运动》,这样的国际舆论,对目前敏感的局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矛盾转移点。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表达,都会成为攻击的对象。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答。 所以你会发现针对这次的这种抵抗事件,我们官方层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情绪,相反,更多的是一种沉默,因为,我们实在也不想卷入这趟浑水。 而这种两难,还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转嫁歧视。 你可能会说,美国现在的黑人抵抗运动,不是正在消除种族歧视吗,怎么还有转嫁歧视呢?说这样的话,那你是不懂美国白左潮流的另外一个群体——白人至上主义者。 这群人其实思想正如其名称一样简单粗暴,简单来说也就一句话概括: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而实际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黑人抵抗运动,本身是由黑人和部分白左推动的,但是,渐渐地,这种运动目前已经变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其中,我认为,目前的黑人抵抗运动,有被白人至上主义者利用的可能性。 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矫枉过正”,我认为很好形容了目前的黑人抵抗运动。 世界白左和真正渴望平等的黑人推动这场抵抗运动,没有问题;但是,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从德国默克尔上台到印度莫迪掌权再到特朗普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这,都是正常的吗? 这,代表的是一个民粹主义回潮的时代! 而民粹的一些思想都是什么呢?这里我们来看下一个新闻: 目前的民粹主义,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界定范围,但是大体上是可以概况的:以本国民众为核心,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如果按照普通的理解,我们直接理解为守旧派。 那么,在中国,这种思想有吗? 有,而且有很多,我敢说,在中下层,我们有时候自己都没意识到这种问题,可能会简单把这种思潮作为一个爱国情怀的表达,但是实际上,这种非理智的爱国情怀,很可能就是一种民粹思想。 那么,回到黑人牙膏这个问题上来。 如果美国公司带头将“黑人牙膏”这个名称改了,接下来所有涉及到有关“黑人”的商品都改名,是不是就不会存在所谓的种族歧视了? 我觉得不会。 而且,这种明显存在矫枉过正的运动,甚至会导致特朗普民粹主义思潮下,白人至上主义者更强烈的种族歧视。而实际上,从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上来说,这种猜想,真的可能就是现实。 而如果这种矫枉过正的思潮影响了中国,我相信,依大家对70年代的那“十年记忆”,对这种思潮应该持警惕和反感态度的,这种警惕和反感,我认为,只要稍加一把火,比如再来一个“黑人插队”事件和一票舆论的轰炸,那么在中国,有关“驱逐*人”的网络舆论就更会深得民心。 而一旦这种舆论被点燃,对于中国在国际上一贯的“和平”、“平等”的形象,会被彻底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外交上,可能会收到非常大的影响,往大了说,很多国家战略可能都会收到波及。 所以,黑人牙膏改名,真的就是心血来潮吗? 所谓沉默是金,对待这种发生在美国的种族事件,我们看看就好。 切莫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