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如何破解乳品“高质量”、市场“低信心”? 【每日金语】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汉)刘向 今日热点: 昨天的新闻——《全球科技巨头被监管盯上:恐无法再独享金融服务数据》,因为点评谈到信息是一种资源而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看来,我们还需要深入认识信息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今天的新闻点评谈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作为资源的信息是由数据作为材料组成的。在经济学意义上,数据是一种资产,是有价值的,可交易的。数据由符号组成。符号成了财富,莫不是天方夜谭吧?信息、数据和符号确实是信息社会的无形财富。保护看不到摸不着的财富,这个挑战够严峻的。 【医疗政策出问题?33%美国人因无法负担医疗费拖延治疗】 12月9日,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布最新调查显示,2019年,美国有33%的民众患病时,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被迫延后治疗。这是盖洛普自2001年调查以来,比率最高的一次。25%的民众遭遇重大伤病时,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被迫延后治疗。2018年,这一比率为19%。2019年,有8%的美国人表示,家中有人罹患的疾病虽然属于轻症,但仍选择延后治疗,这使整个延后治疗的人口比率提升到33%。延后重症治疗的民众,大部分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元。36%的低收入户有延迟治疗的行为,和2018年相比增加了13个百分点。 点评:讳疾忌医的本意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美国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不是隐瞒疾病,而是无钱治病。在美国,联邦个人收入税长期以来被看作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然而,美国税后的基尼系数与税前相差无几,说明税收政策没有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因此,穷人看不起病。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一些项目要求受益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如老年人、幸存者和伤残人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另一些项目不用交纳作为享受援助资格的“使用费”,但要求受益人的收入水平在某一特定的数值之下,如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补充保障收入、医疗补助等等。市场化措施是个人保障的主要部分,而免费的项目大多不是个人保障的基本内容且受到诸多限制。在收入分配不平等越来越恶化的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多年零增长。于是,美国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人无钱治病。 【个税抵扣开始确认 月入不足万元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新个税法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即将实施一周年。2020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开始确认,若要在2020年1月份工资中享受税前扣除,需要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信息填报。自2018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上调至5000元/月。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依法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6大专项附加扣除。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纳税人,享受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后,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移动金融APP备案开闸 首批23家机构试点】 金融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试点工作拉开大幕,关于移动金融APP的监管顶层设计也浮出水面。12月9日,记者获悉一份首批23家机构试点备案名单。今年来,公安部已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APP共683款。央行此前已向部分金融机构定向下发《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通知》。央行对移动金融APP安全问题进行管理规范,主要从提升安全防护、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强化行业自律5个方面入手,并对备受关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划定了严格限制。 点评:移动金融APP是使用手机终端办理金融业务的应用。对它实行备案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在技术上,管理信息实际上是管理数据。信息是已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这种形式对接受信息具有意义,并在当前或未来的行动和决策中具有实际的和可觉察到的价值。数据即信息的原始材料,它们代表数量、行动和客体等。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就是原料与成品的关系。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和解释,才能具有意义并深化为信息。这里所说的个人金融信息实际上是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作为资源的信息是由数据作为材料组成的。在经济学意义上,数据是一种资产,是有价值的,可交易的。在实际生活中,数据可以无价使用。例如,客户到银行办理个人业务,需要提交完整的个人情况数据。此时,客户不能向银行索要使用费。但是,若银行把众多客户的个人数据打包出售时,数据就成为资产。那么,规范个人数据使用不仅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还是保护个人资产的问题。因此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是涉及财产所有权的制度性问题。 【如何破解乳品“高质量”、市场“低信心”?】 近10年来,中国乳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各环节全覆盖监管,国产乳品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中国乳业的高质量仍未能换来市场的高信心,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质疑依然较多。通过源头质量把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全流程监管等手段,目前国产乳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超过99%,高于进口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更高;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已经多年保持在100%。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未完全恢复。这主要与舆论宣传不到位,导致消费者感知度不足;以及国标较低,加剧消费者的“不安全感”等相关。目前中国规模牧场牛奶平均优质乳蛋白含量并不低,乳脂含量基本与欧盟持平;每毫升细胞数和菌落总数也基本与欧盟持平;乳品检测和质量合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例,高于乳业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正在缓慢恢复。 点评:这条新闻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未完全恢复,这主要与舆论宣传不到位,导致消费者感知度不足;国标较低,加剧消费者的“不安全感”等相关。其实,主要问题不是舆论宣传,而是国标较低。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而国外生乳蛋白质最低值则明显高于中国,新西兰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国标降低标准是因为国内牛奶生产方式落后。距新国标实行已经9年了,牛奶生产方式仍然落后吗?既然如这条新闻所说,中国乳品的多项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欧盟,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低水平的牛奶国家标准? (编写:许瑶佳 点评:侯若石)(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