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品牌:你的商标怎么办? 原创 Adam Zhu 合熔知识产权 6月22日 近年来跨境海购的发展把众多海外品牌带到中国消费者的面前,小红书、什么值得买等种草平台也成为发现国内和国外优质品牌的宝库。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便利的红利时,商标抢注人、仿冒人也伺机而动,网红品牌遭恶意抢注、仿冒的新闻不绝于耳。 拜耳集团生产的防晒霜Coppertone“水宝宝”被众多美妆达人推荐。然而,该防晒霜包装瓶上的图案“太阳和波浪”、“男孩和冲浪板”却被他人抢注,抢注人反而针对拜耳集团的正品提起了大规模的投诉。 抢注人的商标 拜耳集团的标识 除了拜耳集团,很多在网上广受好评的化妆品品牌都遭遇了大量抢注,如资生堂的“安耐晒”(只能改名为“安热沙”),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赫拉”(只能改名为“赫妍”),欧莱雅集团的“契尔氏”(只能改名为“科颜氏”)。 除了国外品牌,中国的民族品牌也未能幸免。仅以近年开遍大街小巷的奶茶店为例,鹿角巷、一点点、喜茶、素匠泰茶都曾遭遇商标危机。 除了商标被抢注,网红品牌被仿冒也是常见的困境。上文提到的防晒品牌“安耐晒”被抢注后,抢注人推出了自己的“安耐晒”为品牌的商品。奶茶品牌“鹿角巷”仿冒也非常严重,甚至出现了消费者很难找到“正品”的尴尬。 网红品牌在打掉抢注、清理市场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有的问题: 首先,网红品牌在成为网红之前,往往商标申请注册不完善。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在创设品牌之初并未意识到需及时注册商标;而对于一些大型跨国集团来说,疏于注册有可能是没有将中国作为重点市场,或者只注册了外文商标,而忽略了中文商标。 其次,商标的地域性给国际品牌的商标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互联网让世界高度扁平,一切信息尽在指尖,各种新兴品牌当然也不例外。互联网没有国界,但商标保护却有地域性。如果仅在国外使用,在中国没有真实、有效的使用(例如,主要依靠个人海外代购被动地在中国销售),打掉抢注商标和仿冒的道路必将非常艰辛。 再次,证据搜集存在困难。众多网红品牌都是来自境内或境外的中小企业甚至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非常完善的文件归档制度,缺少留存商标使用证据的观念,或者产品销售需经过层层代理,不规范的代理商对原始资料的保管不善,使得证据搜集面临诸多不便。 上述困境使得网红品牌商标布局常常存在缺陷,发现仿冒后维权也缺乏扎实的权利基础。但近年来中国对申请商标的“恶意”越来越关注,对仿冒等知识产权维权的力度也显著增加,相信这一情况可以得到改善。然而,对品牌方来说,防止此类危机出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尽早在准备商业布局的国际和地区提起商标申请可以有效降低商标抢注对商业经营的影响,也能为打击仿冒提供有力武器。若不幸遭遇抢注后,则需要有相应的决心和合适的策略,才有可能在和侵权人的对抗中逐步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取得主动权。 本期作者:朱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