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审典型案例】外国机构代表处不具备商标申请主体资格 知识产权那点事 2018-01-26 案情简介 2016年8月29日,申请人向我局提起行政复议,并于2016年9月20日按我局要求补正完毕。申请人主张其具备商标申报主体资格,请求撤销被申请人注册申请不予受理决定。 我局经审理查明,申请人为韩国大韩民国恒通国际株式会社在我国的代表机构,根据《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其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具备《商标法》第四条规定的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资格,故申请人不能以代表处名义向被申请人提出商标注册申请。被申请人针对涉案商标注册申请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于法有据,并无不当。因此,我局维持了被申请人的注册申请不予受理决定。 分析点评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申请人是否具备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资格。 第一,本案申请人不属于法人。通过申请人提交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可知,其为韩国大韩民国恒通国际株式会社在我国的代表机构。根据《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机构),是指外国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与该外国企业业务有关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第二,本案申请人不属于其他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申请人为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与其业务有关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办事机构,不符合上述关于其他组织的规定,不属于其他组织。 第三,本案申请人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代表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中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第十四条规定:“代表机构可以从事与外国企业业务有关的下列活动:(一)与外国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市场调查、展示、宣传活动;(二)与外国企业产品销售、服务提供、境内采购、境内投资有关的联络活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代表机构从事前款规定的业务活动须经批准的,应当取得批准。”上述规定表明,代表机构是从事与该外国企业业务有关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办事机构,其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展示、宣传活动,联络活动等,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综上所述,申请人既不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亦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其不具备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资格。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