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商标怎么画-教育商标在第几类

提问时间:2020-07-06 08:34
共1个精选答案
迅法网商标注册 2020-07-06 08:34
最佳答案

相关小视频

【画坛点将录】陈传席:李瑞清——艺术教育进入现代的标志性人物_书法

本文摘自《江苏画刊》,原文有删减

文 | 陈传席

李瑞清是现代正规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第—功臣。他第一个在高等学府中建立图画手工科,并聘请国内名家及外籍教师教授绘画基础和西画,培养美术师资,开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之先河。

他本人也亲授书法和绘画。吕凤子、张大千、姜丹书、汪采白等名家都出于他的门下,潘天寿的成功也因他的绘画作品之启导。

▲(左)李瑞清书 散氏盘跋(三); (右)张大千 朱笔罗汉图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此画作于1932年张大千三十四岁时,是其早期作品。画上的题字亦是学李瑞清书法。可见,张大千从早期开始一直到晚年都学李瑞清。

清末民初,李瑞清也是很有特色的大画家。 然而,曲高和寡,很多人看不懂李瑞清的画,甚至有人不知道他是个画家。大家只知道李瑞清是大书法家,但在各版本的书法史上,李瑞清虽占重要位置,而其书法成就却遭到很多研究家的诋毁,这批人都没见过李瑞清的书法精品。

对李瑞清的介绍也多有误,故有必要先对李瑞清其人做一简单介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其后的高级官员们所不及的。

▲(左)李瑞清 书法;(右)胡小石 为吴白匋书楹联 书法全似李瑞清

李瑞清,字仲麟(1867~1920),生于清同治六年七月初九日, 卒于民国九年八月初一日。其祖籍江西临川县,少时随父李必昌、母陈氏在湖南武陵(其父仕长沙司马摄武陵县令),读秦汉文,读《说文》《三礼》《公羊何氏注》等。因其从祖李宗瀚是著名书法家和收藏家, 家中所藏古代书画、金石拓本、古籍等颇丰。李瑞清少时便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每夜秉烛倚几,按图而问”,但当时,他更多的是“习训诂,钻研六书”,读经史,准备考进士。

当地(湖南武陵)一位曾任浙江、广东县令的余祚馨对李瑞清十分赏识,坚认其将来必成大才,于是便以爱女妻之,可惜受聘后不久便死去。余祚馨又以六女梅仙妻之,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二人结婚。 既婚,仅二年余,又以难产死。余祚馨不顾他人反对,仍坚持以七女妻之,旋又死。李瑞清这时方二十出头,进士未第,连丧三妻,悲痛之极,誓不再娶。因三女名中皆有一“梅”字,故李瑞清号“梅痴”、“梅庵”、“梅花庵主”。在《清道人遗集》中,李瑞清《春日元配余梅仙墓下作》有云:

驾言出南郭,零涕陟重冈。 冈上有孤坟,荆棘互低昂。…… 夙夕誓同穴,永永毋相忘。…… 人居一世间,奄忽若朝霜。…… 颢颢曛雾合,萋萋野草长。 一死不复生,存者徒哀伤。 引领情无极,感恸沾衣裳。

可见他的悲伤。后来,他把三姊妹合葬在一起,名为“梅庵”,并写了《梅庵悼文》。

李瑞清后来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时,即在校园内著名的 “六朝松”旁建“梅庵”为他的工作室,实际上也是怀念他所深爱的三姊妹。现在,两江师范学堂旧址东南大学内的六朝松仍屹立于原址,但 李瑞清的“梅庵”已不存。现在的新梅庵是后建的。

▲(左)李瑞清 以钟鼎笔法写古梅;(右)张大千 梅松芝石图(局部)

1891年,李瑞清二十五岁,在湖南考中举人,而且中副榜第一。有人说他是江西籍,在湖南考举是“冒籍”。但李瑞清父亲在湖南任官达三十年,岳父也是湖南人,这种考试本应有效,然而李瑞清不屑地说: “是区区何足争议。”遂于光绪十九年(1893)回原籍江西重考,又考中举人。光绪二十年,李瑞清与曾熙一起从长沙去北京,参加会试,二人皆中进士。光绪二十一年,参加乙未科殿试,获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不幸的是, 李瑞清的母亲于此时去世,他回家料理丧事。其后六年,李瑞清随父来往于滇(云南)、湘(长沙)间,自谓:“漂泊年来惯,真同水上凫。”1901年,李瑞清受云南总督之聘于书院主讲《大学》。 其间,献治国兴邦大计,惜未被采纳。

1905年,周馥接任两江总督,因省界及经费问题改“三江师范学堂”校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委任江宁提学使李瑞清为监督(校长)。李瑞清上任后,即大刀阔斧地改革,其办学之魄力和效果大为同僚所叹服,也为后任两江总督所赞赏。

两江师范学堂初办时,所有的学生勿论学工、学农、学商都要学图画手工。至1906年,李瑞清又呈准学部(教育部)设立专门的“图画手工科”,以图画手工为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专业,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随后,保定优级师范、浙江两级师范、广东优级师范等,都相继开设图画手工科。李叔同(弘一法师)等从国外留学回国的画家,也多在其中任教。

▲李瑞清 梅花图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藏

1911年(宣统三年)6月,李瑞清赴京参加全国教育会议。回宁后, 即遇8月19日革命起事,江苏巡抚程德全被举为都督,宣布江苏独立,成立军政府。布政使(省最高行政机构长官)樊增祥携印逃走, 大小官吏亦纷纷逃散。独李瑞清仍率诸生上课如常。两江总督张人骏保举李瑞清授宁藩司(布政使又称藩司),以补樊增祥之布政使空缺。李瑞清既受命,刻一木印权用,为安军民,急购米三十万斛饷官军,助城守,设平粜局,赈难民。

11月12日,南京城破,提督张勋与总督张人骏皆弃城逃遁。美、日等领事以及一些外国传教士劝李瑞清暂避于兵舰,并遣使迎迓,李瑞清严词拒绝,说:“托庇外人吾所羞,吾义不欲生,使吾后世子孙出入此城无愧可矣。”又说:“弃城他去,如臣职何?托庇他族,如国体何?吾宁与阖城百姓同尽耳。”

当革命军到达之日,李瑞清身穿清朝官服,执着大印,端坐堂上,等待被诛杀。但革命军素敬仰李瑞清,进城之日,高呼:“毋杀我李公。”新军都督程德全数度挽留, 希望他在新政府内做官,同样遭到他严词拒绝。并说“亡国贱俘,难与图存”,“如必相迫胁,义不苟活,虽沸鼎在前,曲戟加颈,所不惧也。”临去之日,召集在宁父老缙绅,移交藩库内所存数十万金, 及两江师范学生清册,语之曰: “余不死,黄冠为道士矣。为之财,宁之财也,幸尚保之。”

李瑞清本可以将他管辖的数十万金的全部或一部分移为己用,过着终生富裕的生活,而不留给他的敌手。但他的人品和素质、他的高风亮节,决定他不能这样做。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人格,乃不分古今新旧。

▲李瑞清 红梅图 Rober H. Ellsworth 藏

1915年后,他的书名大振,生活略有好转。1917年,张勋扶持溥 、仪复辟,授给他学部左侍郎之官位。他出于对清王朝的愚忠,接受了。 复辟失败后,清道人内心忧愤,一病不起。但据他的学生姜丹书回忆: “民初,张勋挟溥仪图复辟,檄道人为学部侍郎,峻拒不受。每语吾曹曰:清政府腐败至此,其亡也当然,吾第如女子嫁人,从一而终,岂反民国而犹欲做官者耶?汝等是国家培植之人,教育为国魂所寄,当忠于职守,以振兴新国,毋以我为样。”

李瑞清于1920年逝世于上海,享年仅五十四岁。谥文洁。丧事由老友曾熙及门弟子胡小石等料理。因其毕生业绩在南京,于是还葬南京, 墓在牛首山罗汉泉旁,墓地遍植梅花。

(以上据《清道人遗集》——内存其弟子写的多篇《清道人传》,《清史稿》,《清史列传》,《姜丹 书艺术教育杂著》,以及我指导的研究生萧玮晖博士学位论文《清道人研究》等写成。)

▲李瑞清 松石牡丹灵芝图

李瑞清是著名书法家,各书法史中都很重视他,但对他的书法却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多数治书法史的人认为李瑞清书法“做作”,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李瑞清,甚至没有见到李瑞清真正的书法。李瑞清对自己在上海所写的大量书法亦云:“此清道人书也,非李某欲为。”(见《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第1361页)

因为他离开南京后到上海为道士,全家三十多口无以为生,经常断炊,且饿毙,他最心爱的侄女也因饿疾无钱就医而死,他只好卖字为生,但开始销路并不好。 有人告诉他,“在上海卖字必备三条:一有官帽,你当过宁藩司,不但有官帽,且官很大;二字要怪,你的字太正规,不怪……”所以,他只好抖动用笔,写出怪字。实际上他不准备出卖的字,皆大气磅礴,沉雄浑厚,南京师范大学所藏李瑞清书联“少无适俗韵,生有高世名”即如此。

▲(左)李瑞清 清道人法书五言联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藏;(右)张大千 行书对联

上海李健(李瑞清的学生和胞侄,曾照顾李瑞清)家藏有李晚年书法四十多幅,有两丈多长的巨幅,皆大气磅礴,气韵流畅,毫无做作之感。艺术水平皆大大超过常见的商品书法。日本人称李瑞清是“中岳再世”,“近五百年来第一人”,绝非无故。然而我见所有书法史和李瑞清的各种字帖,以及很多研究李瑞清书法的论文之附图,皆是那些在上海卖字时所书的怪字,而没有一幅是他的本色字。这就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李瑞清自己曾言:“余书幼学鼎彝,学散氏盘最久,后学齐罍之属,遍临诸铜器。弱冠学汉分,年廿六始用力今隶,六朝诸碑,靡不备究,尔后始稍稍学唐以来书。然从碑入简札沉膇不入格,始参以帖学,然帖非宋拓初本,无从得其笔法,故不如碑之易得也。”(《清道人遗集·玉梅花庵书断》)可见 他学书法是下了功夫的。实际上他学郑文公、黄山谷与何绍基皆甚久,最后“纳碑入帖”,成为一代大家。

▲李瑞清 仿大涤子山水(局部1)

李瑞清的画也颇具特色,且功力非凡。他一生以临石涛画最多, 但皆不似石涛。他早年画有《富贵寿考图》,上自题:“富贵寿考图,临清湘老人本,姑母大人命画,侄瑞清学。”画中松石牡丹用 笔流利自然,随意轻松,格调甚高,但皆不似石涛。中国美术馆藏有他的《仿大涤子山水》,上自题:“大涤子有此本,题云:青山本是无情物,写到荒凉亦可怜。清道人。”画风也和石涛无关,其实石涛也未必有此本,因为其中题诗并不是石涛的,而是方文(方以智之叔父,龚贤朋友)题赠宣城大家半山和尚的诗。因为李瑞清喜爱石涛,便顺手写上“大涤子有此本”。

石涛的画或潇洒,或狂野,或纵横排奡;而李瑞清此图下笔坚 实、骨力劲健、锐利中见深沉刚猛之气,全同于他的书法。树叶点染也沉着稳健、有秩不苟;设色以花青赭石为主,皆简淡清雅,如其人。即使是学石涛,而骨力神韵完全属于他个人的。民国初年,这种画风是十分独特的,和流行的海派各家(如吴昌硕、任伯年、虚谷等)画法完全 不同。盖其人个性修养独特也。

▲李瑞清 仿大涤子山水 中国美术馆藏

清道人晚年更借鉴武梁祠(武氏祠)汉画像石的特点,并用钟鼎文笔法写画。纽约出版的《中国画收藏》中刊登李瑞清《梅石图》上自 题:“新枝殊烂漫,老干任屈蟠。一幅钟鼎篆,勿作画图看。——湖涵 仁兄法家正之,清道人。”全用篆书笔法写之,高古朴茂,非同一般。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收藏的李瑞清去世前一年(1919年)画的《古梅图》上题:“世之画梅者多称扬补之王元章,余于前贤画派了不知,酒 后戏以钟鼎笔法写此古梅一株,观者当于武梁祠中求之耳。己未正月, 清道人。”其梅干全用钟鼎笔法缓缓写出,稳健深沉,清气、静气,格 调高古,卓然独树,迥出时流。考诸画史,一空前古。仅此一图,亦可 定李瑞清为二十世纪第一流的画家。

张大千去上海拜李瑞清为师,其早期画法和书法全出于李瑞清,惜其书法出自清道人在上海卖书时的怪字,而且终生没变出李瑞清的书风。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时的学生吕凤子、汪采白等画法也显然来自李瑞清。著名学者兼书法家胡小石的书法也来自李瑞清,影响颇大。

▲(左)李瑞清 致仲子仁兄五言联;(右)张大千 行书对联

潘天寿早年花鸟学吴昌硕,但学吴昌硕画的人太多,形成“吴派”,潘天寿要自立门户,必须跳出“吴派”。他在上海见到李瑞清的画,得到很大的启发,后来潘天寿的山水、花卉、人物的画法都来 自李瑞清。比较潘天寿的绘画和李瑞清的《仿大涤子山水》,师承关系便一目了然。而且,潘天寿的“强其骨”就是从李瑞清的“骨力劲强”而来。

▲(左)李瑞清 仿大涤子山水(局部3);(右)潘天寿 小龙湫一角图轴(局部) 1963年 石头的画法学李瑞清。

▲潘天寿 小龙湫一角图轴(局部) 1963年 石头的画法学李瑞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