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产品商标-湖北宜昌商标代理

提问时间:2020-07-26 00:45
共1个精选答案
迅法网商标注册 2020-07-26 00:45
最佳答案

相关小视频

实务:知识产权犯罪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个问题

孙晓林 律师 腾智刑事

2018-05-08

快!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腾智刑事”

一起涨姿势~

编者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遇到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更是如此。今日,小编就和大家讨论两个关于知识产权犯罪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能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9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138条规定:对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为知识产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财物”,所有对于该类案件是否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就成了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有观点认为:

1. 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根据2000年12月3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不属于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财产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形,因而不能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被害人完全有权提起单独的民事诉讼要求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赔偿,也即分离诉讼。

2. 有持肯定的观点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不应当仅限于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或者财物被毁坏,只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给权利人造成物质损失,就应当允许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笔者赞同肯定说:

1.否定说所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已经失效。且《刑诉法解释》的第138条规定:对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知识产权属于财物的一种,而且侵犯知识产权也往往导致权利人遭受损失,所以从《刑诉法解释》的规定来看,知识产权犯罪完全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能够节约司法成本,不应当为其设立过高的标准。除了两种情况之外:第一,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其他情形原则上都应当允许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而不应有过多限制,否则将导致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形同虚设。

二、在知识产权犯罪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如何确定被告人的法律责任

刑法和民法所解决的都是行为人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问题。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有诸多不同,除了证明标准不同,两者关于数额的计算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刑事案件主要解决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涉及到的犯罪数额主要计算方式为“违法所得”或“非法经营数额”。

违法所得数额:“违法所得数额”即是该类犯罪中获利的数额。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已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实际销售的价格计算。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侵权产品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其实际销售价格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而在民事案件中主要解决的是侵权人对被侵权人的赔偿问题,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为: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酌情判决。

所以刑事案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时,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不要受刑事案件中犯罪数额认定的影响,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主张的赔偿数额不同很正常。一是因为证明标准不同,有些犯罪事实部分可能由于证据未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而予以排除。二是由于犯罪数额的计算方式不同于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数额计算方式。要注意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和依法赔偿数额的知识产权法原则,分别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附:人民法院报案例指导】

——湖北高院判决熊四传假冒注册商标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

{(2011)宜中知刑初字第00003号,(2011)鄂知刑终字第1号}

【裁判要旨】

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刑事打击与民事赔偿的双重司法保护功能。在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应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和依法酌定赔偿数额的知识产权法原则,分别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案情】

被告人熊四传原系湖北省宜昌市璜时得粘合剂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璜时得公司)员工,后被该公司除名。自2007年起,被告人熊四传先后在鄂州市租房生产粘合剂,由其子熊雅梦印制假冒“璜时得”注册商标的粘合剂外包装彩印圆罐,并伙同熊雅梦生产、销售假冒璜时得公司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璜时得”粘合剂产品。公诉机关以被告人熊四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原告人璜时得公司亦以熊四传和熊雅梦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提起民事赔偿之诉,法院决定一并审理。

【裁判】

熊四传、熊雅梦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评析】

本案是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体现了刑事打击与民事赔偿的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双重功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均是基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情节严重或者犯罪数额较大的行为,因此,同一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可能只构成民事侵权,也有可能既构成民事侵权又构成犯罪。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且法院决定一并审判,即形成了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附带审理民事诉讼,相当于是一种“诉的合并”,但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中,刑事责任的确定和民事责任的确定又有明显的区别。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应当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情节相称。刑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量刑时,应当根据其行为危害性的大小以及犯罪情节、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影响刑事责任的因素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刑罚,做到罪行、罪责和刑罚三者相适应。就本案而言,对被告人熊四传定罪和量刑,必须严格依据法院认定的非法经营数额来确定,二审法院认定的非法经营数额较之于一审法院有较大幅度减少,这正是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确定的刑期和罚金予以改判的原因。但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的特点,绝大部分的侵权案件无法确定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故相关法律作出了人民法院依法酌定赔偿数额的规定。例如,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明确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由此可见,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依据不同的法律责任承担原则分别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据此,本案二审法院认定的非法经营数额,只是确定被告人熊四传刑事责任的依据,但因其不是侵权人的全部获利或被侵权人的全部损失,故不能成为民事赔偿的标准。

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律师,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硕士,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专注于刑事辩护和知识产权领域。

孙晓林

编辑:孙晓林 责任编辑:余勇刚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腾智·刑事”是浙江省内专业化刑事团队之一,由浙江省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律师协会刑诉法专业委会员主任胡东迁律师领衔,团队成员都毕业于知名法律院校,具有丰富执业经验,实行团队化、专业化运作,近年来处理了一大批省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取得非常优异的战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