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公司的著名产品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对于这个词翻译之妙,实在可以在中国翻译史上大书一笔。 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几何时,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到1941年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戴姆勒·奔驰) 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mm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苏联T-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过时。据亨舍尔一位设计师 埃尔温·阿德勒讲:“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但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它的主要缺点是油耗过大补给困难,在后勤运输线遭到前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以及严酷的作战环境面前,许多“虎”式重型坦克变成一堆废铁。同时,坦克的重量紧密压在悬吊系统上,导致后期维修困难,再耐用的悬吊系统也不堪如此使用。此外,它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 49,234辆美国M4谢尔曼式坦克和50,000 辆苏联T-34系列坦克,德国仅生产了1,355辆的虎I 坦克和 500辆的虎II坦克,数量的悬殊比较也直接导致了虎式坦克的优越性能无法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虎式坦克的设计在时间、原材料和建造费用(德国马克)都非常昂贵,虎I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当时Ⅳ号坦克的两倍和Ⅲ号突击炮的四倍,相当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坦克的两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所装备的坦克(如PzKpfwII,III,IV),其战术性能偏重于机动性,火力和防护不足,在苏德战场上与苏军T-34中型坦克交战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德国不得不迅速研制和生产能与T-34匹敌的新型坦克。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一般称为“黑豹”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陆军装备的一款坦克。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豹式无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因为T-34坦克性能远超于当时德国所拥有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服役直至战争结束,亦被认定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谁知道这是哪个公司的logo ???? 蒂森克虏伯2113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股5261份公司由蒂森(Thyssen)股份公司和克4102虏伯(Krupp)股份公司于1999年3月合并而成。1653蒂森股份公司和克虏伯股份公司均始建于上世纪初期,曾为欧洲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作出杰出的贡献,是德国重工业的缩影。 蒂森克虏伯集团为德国工业巨头, 旗下有670个子公司,雇员超过199,000人,销售额达380亿欧元,为世界财富500强。集团下属的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是全球三大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蒂森克虏伯电梯2011/2012财年销售总额达57亿欧元,客户遍布世界150个国家,拥有超过47,000名员工,经营业务遍及世界各地。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电梯”可水平垂直运转。 我们小区的电梯开发商说是曼隆电梯,还说这个品牌是德国蒂森克虏伯旗下的,靠谱吗? MAROHN电梯是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的品牌。该品牌已在德国运营30多年,并获得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的正式授权;曼隆电梯有限公司是蒂森克虏伯(中国)还介绍了该集团的投资控股子公司蒂森中国的官方网站。曼龙电梯是由目前国内电梯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业务骨干组成的团队。曼龙电梯首席执行官卢亚宁先生曾在美国担任奥的斯电梯。通力电梯中国芬兰分公司总裁,整个团队在电梯行业拥有多年的经验。曼龙工厂位于苏州常熟,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一期注册资金1亿元;第二阶段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12年增资至2亿元,将建设世界一流的机械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