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 ----直播汉代玉印的出土 古玩那点事儿 4月6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认为,即使生命结束,人的灵魂依旧不灭,而且会在另一个空间存在。为了表示生者对死者的敬爱,人们将死者生前喜欢的事物都陪葬入殓,以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所以,许多古代墓葬都会出土与墓主人生活有关的随葬品。 仪征联营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也发现了类似的随葬品。但是这一次出土的文物,却让我们对汉代武官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喜欢饮宴玩乐和梳妆打扮的贵族武官, 你见过吗? 在江苏省仪征市联营墓葬群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对M59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编号为M59的墓葬,是一个西汉早期墓葬,也是整个墓葬群中规格最高、形制最大的墓。 M59号墓发掘现场 墓葬被严重盗扰,墓主人的棺盖已经被盗墓贼打穿,骨骸也被翻动破坏。但幸存的边箱中,一件件有趣的陪葬品出现了: 1 投壶 投壶及箭头 投壶,是始于春秋时期的一种礼仪活动,参加者手持不同规格的箭杆,将其投入远处小口的壶中,为贵族阶层的饮宴助兴。 在汉代早期,投壶这种活动不仅有着严格的规范,而且一般限于贵族阶层。墓中陪葬这种器具,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是贵族阶层。 2 耳杯 保存良好的漆耳杯 墓葬中出土的耳杯,始见于战国时期,是贵族阶层日常饮宴所使用的酒具。 简单清洗过后的漆面光亮如新,杯身上精美的纹饰清晰可见。这么多的精美漆耳杯,配上出土的六博盘,(六博在魏晋之前是一种风靡的对局游戏,但魏晋以后便逐渐失传。)可以想见墓主人生前游乐宴饮时的热闹风采。 六博盘出土 3 奁盒 考古专家正在清理出土的奁盒 保存完好的奁盒中,有三个子奁,考古人员不仅清理出了梳篦、铜镜,还有白色的粉末——上妆的颜料。探宝好奇,这个奁盒不就是今天女性用的“化妆包”么?男性墓主人为什么会陪葬“化妆包”? 原来,妆容在汉代是贵族的特权,不只是女性专有,也是一种男性文化。子奁的多寡和装饰的精美,反映了主人的等级地位。 一个身份尊贵的男子,也会像女子一样,热衷于修剪眉毛、涂抹粉黛、梳理润泽须发,使得自己的外貌精致典雅,凸显身份地位。 4 武弁 随着清理工作的继续,一件保存状态非常脆弱的纱状文物,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重视。 经过仔细辨识,考古人员判断它应该是一顶叫作武弁的帽子。 武弁也称为武冠,是汉代武官的帽子,它用细纱制成,再涂以大漆定型,武弁的使用场景通常是武官上朝、参加仪式等庄重场合,因此作为正式着装的一部分而随葬墓中。 它意味着这位墓主人的身份不仅是一位贵族,而且很可能是一位武官。 酒杯、投壶、六博、梳妆、武弁,综合这些信息,一个贵族武官的形象逐渐鲜活起来——他不仅热衷于玩乐,还喜欢梳妆打扮。这与很多人心目中的古代武官形象大相径庭。 “巨张”明文 于此同时,编号为M63号的墓葬也结束了发掘工作。与M59号墓墓主人一样,M63号墓墓主人生前也是享受奢华生活的贵族阶层。有趣的是,M63号墓的一些陪葬品上,都有“巨张”二字。经过研究,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当时作坊的名号,也就是那时候的“商标”。 在仪征联营墓葬群的M59号墓中,考古人员在内棺天花板表面发现了精美绝伦的漆画。 天花板华丽彩绘 简单清洗后,黑色底漆上呈现出红、金、银三色相互交织的云气图纹,笔法和色彩都十分细腻。 我国的漆文化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舜做黑漆食器,禹做祭器用朱漆。到了汉代,中国漆艺进入黄金时代,制作更精巧,造型更丰富,花纹也更华丽。 西汉《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种古人的“奢侈品”往往都有漆画作为装饰。可见漆文化在汉代贵族生活用具中占有的地位。 清理天花板漆画 清理漆画 印章上出现姓名,墓主人究竟是谁? 完好精美的漆画,似乎表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玉印上有墓主人的姓氏“范” 一枚玉印的出现,成为意外的惊喜。通过辨认玉印上的铭文,考古队员发现,墓主人是一位姓“范”的西汉贵族。 刻着墓主人名字“胥奇”的铜印 在M59号墓中出土的另一件铜印上,则清晰刻有“胥奇”二字。 但遗憾的是,两枚印章只是刻下了墓主人的姓名,并无其他信息。关于这位“范胥奇”的更多信息,有待进一步的发现。 漆木樽,达官贵族闲暇时的“小情趣” 正在挖掘的M76号墓,处于整个墓葬群的西侧。 在这座保存完好的墓中,考古人员陆续清理出漆木樽、漆卮、漆盘、几、案、奁盒、兵器架等各类文物。 发掘现场刚刚出土的漆木樽 漆木樽,始见于商周时期,是贵族阶层日常饮宴所使用的酒具。 这只酒樽,朱漆为底,黑漆绘纹,下方有圈足,造型稳重大气,精致绝伦,看上去还像新的一样。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墓主人生前相邀而聚、宴饮为乐的生活场景。 奁盒,不可或缺的美妆单品 M59号墓中曾出土了奁盒。无独有偶,在M76号墓中,也接连出现了长方奁及马蹄奁。马蹄奁盛放着梳、篦等物。长方奁则盛放针衣和茀。不同形态的化妆包装的是不同的化妆工具,很是讲究。 在汉代,贵族不论男女都要梳妆打扮,以此凸显出身份和地位。看来在爱美这件事上,古人也有自己的讲究。 工作人员在边厢清理器物 精美绝伦的炊具,汉代饮食挺“时髦” 蒸煮,不仅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 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人发明了一种叫“釜甑”的器具用来蒸煮食物。 在仪征联营墓葬群的M88号墓中,考古队员就发掘出了一件釜甑。 釜甑和酒盒 釜为收口、圜底,或有两耳,底部可以燃火,在里面可以加水来烹煮食物。甑,与釜通过镂空的箅子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釜和甑的组合,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常用的蒸锅。 牛马模型,西汉养殖业很发达? 考古人员在还M88号墓中发现了陶制牛马模型。 陶制牛马模型 陶制牲畜小模型惟妙惟肖,棚屋瓦舍也精致可爱,甚至连食盆和畜舍都一应俱全。 在汉代,达到一定品阶的官员通常用牛羊等家畜家禽陪葬,意为“谷物满仓,牛羊成群”。由此可见,汉代的养殖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历史的故事却没有消失。随着仪征联营墓葬群的发掘,一幅西汉贵族的生活图景在我们面前展开。考古发掘能让我们穿越千年,和古人来一场别样的邂逅。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 99 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 ls 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平台合作请联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