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承载了几代湖州人记忆的工厂,十年前搬到南浔之后怎样了? 南浔发布 浙里湖州 2016-03-08 湖城益民路45号,这个听着及其普通的地址对于很多老一辈湖州人来说,可能承载着全部的青春记忆。曾经辉煌一时的永昌丝厂在此驻扎了近一个世纪,直到2006年5月才搬到了南浔区菱湖镇,那些关于她的故事也慢慢不再有人提及。 永昌丝织厂厂址旧貌。 民国时期的浙湖永昌商标。 湖州永昌丝绸厂自力更生制造的简易铁机。 认真工作的绸厂女工。 永昌丝织厂曾荣获国家二级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称号。 10年过去了,也许有人已经淡忘,也许有人还时常怀想:她,现在怎么样? 近日,记者走进永昌丝绸菱湖工厂,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在菱湖,还有梦想!没错,现在的永昌,正站在全新的技术高地诠释源于1919年的“工匠精神”…… 如今,作为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永昌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于丝绸的传统印象。 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的永昌丝绸有限公司新厂区。 2012年以来,永昌丝绸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研发改造,斥资8000万元,一批处于国际领先的新设备相继投入使用,这场科研“革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当你只专注于丝绸、绸缎的面料属性,它所产生的附加值每米或许只有10元,而当你专注于丝绸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品属性,它的利润可以达到每米100元,甚至1000元。”在公司的研发中心里,总经理陈敬星认真地说。 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赶订单。永昌丝绸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发展成为浙北地区丝绸产业板块的核心企业。 走在永昌丝绸的车间内,一排排生产机器“火力全开”,机器产生的噪音,响到无法听清楚生产总监张金宝的介绍。记者还发现,与其他传统丝绸企业相比,在永昌丝绸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显得十分稀少。面对记者的疑惑,张金宝解释说:“从2008到2012年,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员工数量从原先的500余人减少到了280人;2012年到现在,通过‘机器换人’,员工数量又从270余人减少到了175人。” 记者了解到,“机器换人”为永昌丝绸带来的利益非常直观,5年来,永昌丝绸的员工数量减少了近200%,但公司产品附加值却提高了10%,与此同时,企业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15%。 永昌丝绸的研发中心内,工作人员核查绸缎密度。 眼下,永昌丝绸正在与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科技大学密切合作。由于质量可靠,产品远销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获得“浙江省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全国丝绸新产品金奖”等称号。 转型升级的同时,永昌丝绸还在酝酿着一场和丝绸相关的旅游项目,到今年下半年,‘永昌丝绸馆’将全面落成并对外开放,它将依托于丝绸小镇的具体规划,通过游客体验带动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品牌认可。 展望未来,陈敬星说:“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通过科技研发、现代管理、文化建设等手段来综合进行,希望可以通过占领技术高地,创造文化品牌,努力打造浙北地区高档丝绸面料的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