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小商品 大市场-----金乡小商品生产发展的回顾 历史回眸:小商品 大市场-----金乡小商品生产发展的回顾 金乡论坛 2015-06-14 (摘自《亲历"30周年"——苍南改革创举纪事》) 金乡素有“鱼米之乡”、“邹鲁之邦”的美称,但毕竟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三分地,城镇待业人口众多。据1978年初步调查,16-40岁的青壮年中,“要工作,要饭吃”的竟达3757人。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全国各地吹来了生机勃勃的春风,勤劳、聪明的金乡人,从此告别贫穷,走向富裕。他们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子,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赢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984年第一个成为温州市产值超亿元的乡镇。金乡成为改革大潮的弄潮儿,成为“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工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52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30.37亿元。财政税收从1978年的17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5817万元。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64元增长到2004年的6014元。但90年代,人们(尤其是理论界)对金乡各有看法,褒贬不一,争论不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事实已经充分证明,金乡人所走的发展之路没有错,金乡人在改革大潮中“敢吃第一口,勇为天下先”的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换来了富裕的生活。 我祖籍金乡,对金乡的历史略有了解。1983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金乡镇任镇委书记,在任数年,亲身经历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前后后,尤其是小商品生产的兴起,徽章、标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回想起来,记忆犹新。 家庭工厂启遍地开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民政策的春风沐浴着祖国大地,金乡人放开手脚,开拓进取,发展商品生产。凭着六百多年沉淀的文化底蕴和小五金工艺的传统优势,制作校徽、标牌、饭菜票、各类证件、不干胶商标等小商品。这样做投资少,见效快。但是不少人害怕政策变,害怕运动一来算总帐。开始时,有些人偷偷摸摸地干,小心翼翼地耳听四边风,走一步看一步。过段时间,又有一批人跟着干。 1980年后,家庭工厂从隐蔽到公开,从“地下”到“地上”,从此,金乡的家庭工厂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遍地开花,喜结硕果。此后,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的现象出现了。绘图设计、写字刻模、晒版制版、烫金煅压、丝网印刷、代抄书信、办理托运、提供包装、各择所能、配套成龙。尤其是“挂户经营”和“浮动利率”的试行,更给家庭工厂插上双翅。金乡的四小商品(徽章标牌、塑膜证件、挂图卡片、不干胶商标)畅销全国各地,闻名遐迩。金乡的大街小巷、白天黑夜无处不是劳动繁忙的景象。 “挂户经营”“浮动利率”是金乡人的创举 金乡家庭工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曾经遇到不少难题。如家庭工业的合法地位问题、资金困难问题等等。金乡人并没有被难倒,他们创造了“挂户经营”的办法,解决了“合法地位”问题,试行了“浮动利率”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 关于“挂户经营”:一批家庭工厂开始出现后,由于工商部门不敢发给营执照,金融部门不敢为家庭工厂开户帐号。他们认为家庭工厂属“单干户”、“地下工厂”,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厂名,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银行帐号,不仅害怕政府打击,自己也难以支撑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任凭产品价廉物美,也难以打开销路。 为了解决家庭工厂的合法地位问题,金星村(当时称金星大队)率先利用社队企业的名义,创办了金星文具厂,吸收社员挂靠在金星文具厂名下,利用文具厂的公章和帐号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厂方组成管理机构,设厂长、会议、出纳、开票员、信函登记分发员各一人。社员的家庭工厂,对外寄发业务信函,可加盖厂方公章,销售产品,由厂房代开发票,照章纳税。贷款收入,由厂方分户立帐,扣除税收和管理费,随时可以领取。订货信函寄入,由厂方登记入册后,分发客户。客户订货电话、电报,由厂方及时转告。金星村的挂户经营成功后,家庭工厂如虎添翼、顺理成章地发展,接着各村仿效而行。各村可按销售额提取3%的公共积累,壮大了集体经济,用于支援农业、社员福利、公共设施建设等开支。当时金乡挂户经营的年产值占全镇工业经济的70%。社会上的待业人员、农业剩留劳动力都就地消化。当时(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挂户经营使国家、集体、社会三者都得利。 1984年,国家工商总局来人调查金乡的“挂户经营”,调查者的看法是:“挂户经营”这四个字,马列、毛泽东著作中找不到,有关经济学中的书籍和历来的政府文件中也没见过,这完全是公章出租、帐号出租的皮包公司必须彻底取缔。金乡镇委领导的看法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封闭的,他是要不断发展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党的政策基本点,挂户经营是群众的创举,它是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延伸,它是当前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好办法,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但有些问题有待不断完善,如果要彻底取缔,镇内3757待业人员出路何在?两种观点相持不下,最后还是以“再看段时间后决定”而暂作收场。 关于“浮动利率”:这是金乡镇信用社于1980年10月率先试行的。家庭工厂出现后,不少人缺少资金,国家银行不敢发给贷款,社会上又出现闲散资金。由于社会借贷利率高达4%,一般人不愿把余钱存入银行。金乡信用社试行“浮动利率”以月息1%大量吸取社会游资。由于信用社牌子硬、信誉好,许多人担心社会自由贷款风险大,而纷纷把余钱存入信用社。信用社又以1.5%的利率给家庭工厂发贷款,从此,金乡信用社的业务越来越红火,转亏为盈。 1984年6月,浙江省农业银行派员调查金乡有“浮动利率”,他们在温州市委召开的城镇工作会议上发言,大意是:银行利率的确定,未经中央许可,谁也不能随意变动。金乡如此大胆,真是不可思议。金乡这样搞下去,显然是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势必赞造成城市资金搬家,这是决不允许的。当时,我代表金乡镇委参加这个会议,也在会上作对应的发言,阐述了金乡试行“浮动利率”的三大好处。 实施浮动利率的三大好处 好处之一:金乡信用社试行浮动利率后,有效地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用来支持商品生产的发展。 好处之二:有效地遏制了社会借贷高利率,社会自由借贷利率从4%降低到2%,有利社会秩序的稳定。 好处之三:试行浮动利率后,救活了信用社本身。金乡信用社创建于1954年1980年,26年中累计亏损2.36万元,试行浮动利率仅三年多,扭亏为盈,自有资金超百万元。人员从4人增到26人。营业场所从过去租用民房到现在新建四层营业大楼。会上两种看法对峙,市委书记袁芳烈(当时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毅然表态,金乡镇试行浮动利率有好处,不但可以继续试行,而且要在温州地区全面推开。省行可以不必担心,一切责任由温州市委承担。实践证明,金乡信用社试行浮动利率成功了,这是改革并非扰乱,这也是金乡人的创举。 金乡徽章标牌名扬中外 金乡的徽标生产,有一家人凑着干的,有几个人合伙干的,他们自筹资金,自找场地、自行管理、自负盈亏。产品销售靠着一批供销员带着供销合同,凭着两条腿全国各地跑,或是利用大批业务信函发向全国各地征订。金乡人总结自己的生产经营之道是:“一双手”(靠双手生产劳动勤劳致富);“两条腿”(靠大批供销员走东南闯西北,把产品销出去,把信息带回来);“三分邮票”(当时的业务信函作为印刷品投寄,每封信贴的是三分邮票,日发信量竟达十万封);“四小商品”(证件类、图卡类、徽标类、商标类)。 标牌、铭牌、徽章,有用金属制作的,也有用塑料制作的。带有标志、指示性的叫标牌,印有文字和数据的叫铭牌,校徽、厂徽、军徽、纪念章之类叫徽章。标牌、铭牌、徽章可统称铭牌系列,属工艺品。过去以手工制作为主,现在多数用机器生产。金乡标牌、徽章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以金属材料为主,制作校徽、厂徽、纪念章等工艺品。价格低廉,质量可以,适应农村学校、企业等单位的需求。第二阶段,丝网印刷取代了烂版、晒版,提高效率,减少污染。1989年组建了金乡丝网印刷协会,有45名丝印能手参加。经常进行会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多次组织商标展览,并与全国各地丝印行家建立交往关系。金乡的丝印协会,曾被行家誉为“中国第一家”,丝印专家称金乡为“丝印之乡”。九十年代初,金乡有三人参加中国丝网印刷协会,黄仁瑜当选为常务理事,蔡正龙、顾新华当选理事。第三阶段,引进先进工艺,以塑料薄膜为材料,制作面版标牌。殷为宗首家生产薄膜开关,集装饰与功能为一体,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与此同时,金属标牌的生产,由于工到机械,工艺技术有新的提高。金乡徽标生产的发展史体现了金乡人的文化底蕴和聪明才智。书法高手唐怀清、郭永伟等人,绘图高手傅绍波、傅绍贤等人,雕刻模具高手潘昌坤、吴绍光等人,丝网印刷高手黄仁瑜、殷为达、顾新华、蔡正龙等人,制作铭牌高手殷为宗、宋耀初等人,他们各有专长,优势互补,不仅在工艺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理论研究上有一定成果,因而金乡的徽标生产才能达到工艺精湛,价廉物美的高度。也由于他们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带出一批又一批的门徒,才能使金乡的徽标生产遍地开花。 殷为宗不愧为铭牌生产的行家高手。他自学成才,有所建树。我曾数次到他家走走,发现他订阅许多专业杂志,我记忆中有《模具技术》、《印刷技术》、《五金科技》、《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等等。八十年代初,他曾在成都标牌新工艺培训班学习,所以,他生产的各种铭牌,能够不断更新换代。金乡徽章厂是从家庭工厂起步的规模企业。它创办于1983年,企业从小到大,技术力量从弱到强的同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多年来为国家机关、部门单位以及国家、地方的重大活动制作各类纪念章、标识产品。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纪念章;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1996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纪念章;西藏、内蒙自治区的庆典活动纪念品等等都是金乡徽章厂制作提供的。该厂的系列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英、美、法、日、阿根廷、老挝、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军警界制作过100多种徽标。香港回归之日,该厂为驻港部队提供了精美的服饰配套徽标。《解放军报》曾为该厂的徽标生产作过专门报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政委张文台上将为该厂厂长陈加枢作“军魂雄风”的题词。最近该厂还承接了工商、税务、部队换装的各种徽标的业务和日本、美国的“可口可乐”标识以及手机吊牌的大宗业务。 金乡徽章厂的成功,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的热情鼓励。1995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曾在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副省长刘锡荣同志的陪同下亲临视察。更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作为礼品送给美国人民的象征吉祥、友谊的100枚纪念章,也是金乡徽章厂专门设计生产的。 金乡徽章厂还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省市县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民晚报》、《解放军报》、《钱江晚报》、《报刊文摘》、《温州日报》、香港《大公报》、《星岛报》、《商报》、均先后为金乡徽章厂的事迹作过报导。 规模企业迅速发展 金乡人已经意识到:过去家庭工厂有着“船小掉头快”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日见弱化,完全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必须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把多年的原始积累投入扩大再生产,纷纷组建规模企业。现在,全镇计有各类企业520多家,属县百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19家,属镇重点企业的有4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7家。主导行业有不干胶、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电化铝、文化用品等。许多企业已与国际市场接轨,出口贸易额近4000万美元。目前这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看好,但由于受到土地、电力等瓶颈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存在着一定难度。 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我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不失时机抓经济发展是无可非议的,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代价就是家庭工业兴起,企业发展带来了严惩环境污染。尤其是徽标行业,许多工艺流程都使用危化品,如重铬酸铵、甲苯、凡已酮、硫酸等等,废气、废水大面积排放,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2002年,对金乡护城河取水化验,发现河水中重铬酸铵的含量超千倍。镇人民政府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群众投资500多万元进行疏浚治理。空气污染也较严重,虽然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镇政府已创建了电镀小区,把从事徽标行业的小企业聚集起来,进行统一净化治理。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工业经济,任重道远。镇党委、镇政府已经提出要把金乡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轻工强镇。只要全镇人民统一认识,发动广大群众再发明、再创造、再奉献,金乡镇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商务合作联系 投稿/爆料 投稿/爆料方式: 4、新浪微博:@今日金乡网 支持小编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