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问题该如何应对? (2)如何处理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根据《商标法》第53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3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罚。 (1)停止侵权。具体措施如下: ①命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并伪造注册商标。 (2)被罚款。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非法经营额的50%以下或罚金的五倍以下的罚款。根据情况;根据情况,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118条,被侵犯的商标权有权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其中,侵权赔偿额是指侵权人在侵权中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而遭受的损失,包括侵权人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如果难以确定前两项,人民法院将根据侵权情况判给其不足50万元的赔偿。 3.刑事责任 除了行政和民事责任外,商标侵权还可能构成伪造注册商标罪,出售伪造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罪和出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罪。分数。 关于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诉讼程序的几个问题 您好,针对近年来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处总结了审判经验,并针对司法实践中许多重大难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介绍如下: 1.商标受让人在获得专有权之前提起侵权诉讼的条件 在商标转让合同生效后和转让公告发布之前,受让人实际上并未获得使用注册商标的专有权。发生侵权时,受让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以及以何种身份提起诉讼存在争议。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注册商标转让合同生效后,转让人在批准公告之前仍然享有商标权,受让人无权起诉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但是,如果转让合同约定受让人可以自签订合同之日起使用该注册商标,并授予受让人对随后的商标侵权提起诉讼的权利,则受让人可以提起诉讼。 2.商标侵权案件的中止 在商标侵权的情况下,如果被指控的侵权人要求商标管理当局取消注册商标并要求中止诉讼,则通常不会中止诉讼,但被指控的侵权人符合《商标法》第41条的规定。商标法。如果需要撤消商标,并且有充分的证据或理由,则诉讼可能会暂停。 3.商标通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提起侵权诉讼的条件 对于由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的通用许可证合同的被许可人,它可以就确定特定授权提起诉讼,包括许可合同中的明确授权和单独发布的授权从合同。那种情况。 4.与注册商标不当转让有关的问题 近年来,发生了权利人注册商标转让不当的情况。在实践中,对于此类纠纷的处理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此类纠纷是侵权或民事使用权纠纷,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其他人则认为,这种不当转让的结果是由于商标当局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不当还可能导致行政诉讼。 此外,对于如果受让人再次转让商标且该通知获得批准,受让人是否可以获得使用注册商标的专有权,存在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批准通知书的转让是由商标局发布的性商标所有权变更通知应当具有公示力和公信力,使受让人真诚地可以在批准公告后取得商标权;有人认为商标权毕竟与当事方的商业声誉息息相关,只有对公告有效性的正式认可才是。不管原商标所有人通过使用注册商标而建立的市场影响力和声誉,将商标归还给原商标所有人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商标所有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未经许可擅自转让商标所有人的注册商标的,商标所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确认转移无效3.退回注册商标;如果他人未经许可转让商标所有人的注册商标,则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所有人可以对法院提起侵权诉讼,并要求归还注册商标。在这两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商标局批准注册商标转让的同时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受让人通过正常的商业交易将注册商标转让给第三方,并且公告被批准,则第三方将无法获得商标权。(以上内容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局提供) 网页链接 论商标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