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小鸡商标-脆香米商标

提问时间:2020-06-25 05:37
共1个精选答案
迅法网商标注册 2020-06-25 05:37
最佳答案

相关小视频

展销会上的扶贫产业——特色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展销会上的扶贫产业——特色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

2018-09-30

农展会

今天上午,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郭鹏来到展销会现场指导,重点巡查了12个贫困村的展位,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状况,现场给与指导意见,希望他们借助农展会这个平台,拓销路,增收入,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产业发展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固镇县禹庙村

禹庙村地处澥浍两河交汇处,三面环水,位于连城镇政府所在地东南13公里处,东面与刘集镇隔浍河相邻,南面与新马桥镇隔澥河相望。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600亩,现有人口4426人,2017年入选农业部评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还被评定为乡村旅游示范点。

禹庙莲藕

全村有藕田1200多亩,是我村的扶贫产业基地,带动48户贫困户脱贫。白莲藕是春暖后植秧,六七月作藕,这时的藕当地人俗称 " 新藕 " ,它洁白如玉,鲜嫩甜脆。采片荷叶把藕包好,轻捶击碎,拌些白糖,吃起来爽心甜脆。冬季藕完全成熟,这时藕内含淀粉、蛋白高,还有糖、脂肪以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是上等蔬菜。因所开的莲花是白色,故称 " 白莲藕 "。

禹庙狼湖螃蟹、小龙虾

以狼湖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养蟹36户,规模达到1500亩。此螃蟹产于狼湖,狼湖湖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由于水域生态优良,狼湖出产的螃蟹,有甲壳脆面坚,肢体肌肉丰满,个体硕大的特点。

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

桥东村回民自80年代初以来一直发展牛、羊、猪鸭等特色养殖,成为固镇县重要的养殖基地。牛羊肉由起初销往县城和周边城镇,随着产业的壮大,任桥牛肉逐步进入南京市场,2000年在南京市惠民桥市场注册成立“固镇牛羊肉营销商会”。坐镇南京市场的60多个大户, 日均屠宰黄牛500头,在8各区12个农贸市场设有固定的摊位,数万斤的牛肉每天源源不断地销往南京各市场。目前,东牛羊肉在南京占有80%以上的市场销售份额。

牛羊肉产业发展获得成功后,南京牛羊肉营销商会会长陈亮和副会长李斌并没有忘记家乡,两人分别回家乡成立了桥东村扶贫基地——安徽荣财牛羊贸易有限公司和安徽香泽源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养殖、屠宰和肉食品深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有力地带动了家乡黄牛养殖,进一步提升了任桥牛肉的知名度。做为桥东村扶贫帮扶基地,陈亮带动60户贫困户代养牛66头;带动贫困户务工人数2人;青储饲料38户面积81亩。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在打好任桥黄牛品牌的同时,桥东村两委积极与广西桂柳养殖公司对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樱桃谷白羽鸭订单养殖,拓展了致富渠道,带动了 22户参与白羽鸭养殖,年养殖规模达到180万只,使其成为带动了桥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又一引擎。

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

陡沟村依托“农粮驿站”电商扶贫平台,实行透明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管理,通过线上订单销售、线下实地体验,在网上架起了联系消费者和贫困户的桥梁,将社会扶贫的爱心“点到点”更加精准地传递到贫困户家庭。通过组织化、规模化、实战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带动陡沟村109户贫困户订单生产和采购,将谷阳城独特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我们坚守回归乡村、记住乡愁的理念,深挖传统农副产品200余种,覆盖固镇县3000户贫困户订单生产、加工就业、合营合伙、快递运输等,实现贫困家庭年增收1.5~2万元,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发展。

五黑鸡

五黑鸡又名明代黑毛乌骨鸡,起源于明朝神秘的神农架地区,是我国独有并且十分罕见的珍禽极品,现有1300多年的养殖历史。五黑鸡外型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的特性,故名为五黑鸡,民间一直流转的黑凤凰就是此鸡品种,因为野生的五黑鸡为躲避天敌,夜晚在树上睡觉,白天飞下来觅食,给人一种黑精灵的视觉冲击。90年代初,在野外发现了五黑鸡,当时农户家中养殖的并不多见,后经多方验证,此黑精灵即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五黑鸡。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五黑鸡对水肿、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产后虚弱、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及脑神经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农家五黑鸡生长于省级美丽乡村陡沟村浍河边,旁边是淮水北调取水口固镇泵站,风景秀美、水质优良,是完全生态散养,吃稻谷、玉米、五谷、水果、草、青菜、小虫子等长大,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肉食品。我们带着贫困户们利用周边低洼地、闲置的废地和林下地,大田块散养,日出奔跑打斗、日落归笼上树、时刻沐浴阳光、天天悠然散步,农民伯伯按照五黑鸡的专属食谱配餐,保证小鸡吃的好、睡的香。现在五黑鸡在我们村逐渐形成了特色养殖产业,因为养殖此鸡让我们的贫困户增加收入,也让我们单一的种植结构围绕五黑鸡养殖进行了调整,为保证小鸡的食谱,我们种植了水稻、玉米、五谷、酥梨、南瓜、西红柿等,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也让本地土鸡和五黑鸡在生态条件下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拥有一技之长,实现稳定脱贫。

绿壳鸡蛋

五黑鸡虽为黑色,鸡蛋却是淡绿色蛋壳,属纯天然,蛋内的硒、锌、碘含量高于普通鸡蛋,而胆固醇含量低于普通鸡蛋,绿壳蛋个头虽小,蛋黄大、蛋清稠,打出来的鸡蛋长时间不散形,蛋黄呈桔黄亮色,蛋清剔透,鸡蛋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适合小朋友、准妈妈和老年人每日食用。

怀远县白莲坡镇白莲坡村

白莲坡村现有农户1502 户,人口7280人,土地882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21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5户130人,低保贫困户23户76人。白莲坡村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特色养殖专业村。全村特色养殖面积2200亩,到2019年通过土地流转和扩建特色养殖面积将达到3000亩以上,特色养殖面积占全村土地面积的40%。

近年来,白莲坡村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已形成白莲坡贡米、金邦甲鱼、黑鱼、龙虾、泥鳅、锦鲤五大支柱产业,引导贫困户借助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口帮扶,不仅解决了贫困户脱贫问题,还将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贫困户稳定增收、防范返贫、脱贫致富的有效门路。

在养殖企业带动下,白莲坡村及周边发展了5000亩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通过产业扶贫帮助本村周广辉等6户贫困户脱贫,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依托水资源优势,白莲坡村养殖业带动近50户贫困户参与就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使近百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该村贫困户周广雷,通过村里黑鱼养殖技术培训带动,养殖黑鱼苗种塘2.5亩,由一个对黑鱼繁育一窍不通的庄稼汉变成了黑鱼养殖繁育能手,2018年实现了净利润2.8万元。

怀远县兰桥乡瓦房村

瓦房村位于兰桥乡东部,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出列,全村总人口687户2786人,现有贫困户85户173人,其中未脱贫户6户23人,贫困发生率0.8%。近年来,该村积极采取“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发展本村扶贫产业,主要采取贫困户自我发展和能人大户带动发展的方式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大雁扶贫养殖基地

2017年,瓦房村以刘涛家庭农场为主体总投资近200万元建成大雁扶贫养殖基地。基地依傍芡河天然水域,占地2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120亩,主要从事大雁养殖及相关产品加工,产品有活体大雁,腌制风干大雁,熟制盐水大雁。

目前,基地养殖大雁一万余只,采用“农场+基地+销售”的集团化养殖模式,带动周边59户贫困家庭共同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收益。其中,通过“抱团取暖”的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带动29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通过委托代养方式带动贫困户30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600元,每户获得财政奖补资金6000元;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岗位3个,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 。

獭兔养殖扶贫基地

该基地由怀远县盛运獭兔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创建,占地40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基地采用优质、绿色、新鲜牧草加工厂颗粒饲料喂养种兔、抚育成兔。

主要饲养獭兔和部分肉兔,年出栏16万余只,其中獭兔皮年产量8万余张,兔肉年产量60吨,年销售额900余万元,年利润400万元。

产品主要销往德国、俄罗斯广州、河北哈尔滨等地。目前,通过“抱团取暖”的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地区贫困户14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通过委托代养方式带动贫困户50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600元,每户获得财政奖补资金6000元;安排贫困人口短期性就业岗位6个,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

水产养殖扶贫基地

怀远田丰水产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以投资入股的方式组建合作社,进行稻虾、稻蟹综合养殖。现有稻(虾、蟹)养殖面1938亩,年产优质稻1162.8吨,年产优质商品小龙虾、螃蟹290.7吨,产值1162万元。

出产的小龙虾肉质鲜美,远销温州、北京等地,每亩年增收2800元,经济效益显著。共带动周边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46人,其中长期用工16人,人均月工资收入3000元;短期用零工30人,人均月工资约2000元,户均增收约2.9万元。

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

关圩村现有982户人口4350人,耕地面积8730亩。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303人。2018年脱贫8户,24人,2019年脱贫2户8人。该村认真贯彻国家扶贫政策,立足水生态,发挥水优势,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莲子生产基地

基地由怀远县民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基地流转70亩土地,已经开发50亩,主产莲子、龙虾、螃蟹、甲鱼、黄鳝、泥鳅等。莲子每亩200斤(干),烘干莲子50元/斤,通芯莲子约40元/斤,莲子芯约200元/斤。基地采取就业的方式带动24户贫困户参与务工(采莲子10元每小时,剥壳30元每天)。

莲藕生态种植基地

基地由民意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基地流转1680亩土地,已经开发1650亩,主产莲藕、荷叶茶、龙虾、螃蟹、泥鳅、黄鳝、甲鱼等。莲藕每亩产3000—5000斤,荷叶茶年产量约150斤,龙虾每亩全年产量300—800斤。基地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8户39人土地56亩;务工带动贫困户15户,每人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芡实生态种植基地

基地引进江苏省金湖县镇东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创建,现有规模800亩左右。主要经营中药材芡实,芡实用种子繁殖。芡实亩产带刺鲜苞子300-400斤,水下老籽500斤,亩产值在2500元左右。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和就业的方式,基地带动25户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其中土地流转带动9户70.9亩,务工带动1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

怀远县万福镇砖桥村

砖桥村位于怀远县西南,现有1266户3794人,耕地7854.65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04人,2018拟脱贫11户35人。 该村依托土地流转本村土地整体流转给安徽地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用“公司带动,主体帮扶,精准扶贫”、“校企共建”的模式,实施“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绿色产品,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解决7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帮助3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稻地飞鸭

该品种采用稻鸭共生的生态种养方式,将鸭子全天候围养在稻田里,每亩约放养25只,鸭群在稻田里觅食,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捕虫和施肥等作用,生态环保,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一切农活交鸭子代劳,这就是“鸭稻共生”之妙处。此种植方式培育出来的稻米,葆有香米纯天然的洁白剔透、饭软芳香、味甘可口。安徽地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雇佣贫困户、直接捐赠等方式带动贫困户30余户,每户贫困户年增收在3000元以上。

万福鸭米

精选品质口感优良粳米品种,采用稻鸭共生的生态栽培模式,利用鸭子为稻田除虫、除草、施肥、中耕,鸭子在禾间穿行,通风松泥可以混水增氧,刺激稻苗生长和分蘖,稻田为鸭子提供捕食、劳动、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无机化肥和农药,无农药无化肥,生产加工全程记录,农田到商城全程体现,色泽口感好,绿色食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绿湖肉牛

万福“梨胖子”

相传,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奉后周皇帝柴荣之命攻打南唐寿州外围水寨淮河涂山涡口,大军星夜兼程,因深秋“凉汗”, 士兵“干咳”不止,不得不驻扎距涡口80里的砖桥。砖桥一陈姓大户世代种梨,因其梨个大味美且能清热解咳在当地小有名气。看到治疗无效,士兵“干咳”日重,陈姓大户便向赵匡胤献计,让士兵每日吃其一梨,不足十日,士兵痊愈且面红体增。赵匡胤大喜,指着士兵曰:“此真乃梨胖子也”。近年来,地发公司在挖掘砖桥传统梨树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栽培新技术,在砖桥建立千亩基地,发展现代生态梨业,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并注册 “梨胖子”商标。基地通过安排贫困户进行果园管理采摘、田间除草等贫困户力所能及的方式带动贫困户30余户,每人每年增收在3000元以上。

香草湾大闸蟹

芡河水域百里万圆,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延伸宽阔,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品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该基地采取雇佣贫困户务工和小额信贷合作经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10户,每年每人可收入3000元。17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经营,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怀远县徐圩乡永红村

永红村位于徐圩乡西部,现有耕地8989.3亩,现有农户 866户3270人,全村贫困户87户143人。五年前,这儿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单一的种植结构,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五年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水果的美味,更能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善良;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观赏千亩成林的“梨海”,更能深切感受到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十八湖”土鸡蛋生产基地

“雁岛湖”牌有机鸭蛋生产基地

基地由安徽诺阳禽业有限公司创建,建设标准化鸭棚14栋,现拥有标准化鸭棚14栋、标准化游泳池7个、种鸭5000只,孵化厂房1栋,年提供雏鸭70余万只,淘汰蛋鸭6万只,鸭蛋1680万只。基地与安徽科技学院联合建立了富硒鸭蛋实验示范基地,实行“公司+贫困户”模式,2017年为16户贫困户代养蛋鸭6400只,公司负责饲养与销售,贫困户享受收益,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目前首批收益已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20户贫困户利用40万元银行小额扶贫贷款,投资参与合伙经营户均收益1300元。

2018年,有18户贫困户投资36万元,参与合伙经营。现已帮助38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确保不返贫。

“褚凯”牌嘉年华5号有机西瓜生产基地

“晚秋黄梨”生产基地

基地由怀远县芡河湾梨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主营名优梨的种植与生产经营。2018年种植面积350亩,其中早梨品种有圆黄、皇冠、绿宝石、秋月、红梨等,共种植200亩,亩产3000斤,晚秋黄梨种植150亩,亩产5000斤,年产值约100万元。该基地共流转9户贫困户土地52亩,每亩流转金800元,参与务工的有5户,每户工资平均5000元,使他们实现了稳定的增收,确保不返贫。

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

沟东村位于五河县城东10公里处,淮北大堤北侧,全村辖8个村民组,839户,3560人,其中党员89人,耕地面积5600亩,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24人。

该村坚持以酥梨种植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拓展旅游产业,2012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沟东梨花节”,吸引了省内外游客10万余人到村赏梨花、认养果树、休闲观光、采摘酥梨,已逐步形成周边省、市、县游客开展乡村特色旅游基地。该村于2013年引进种植红心猕猴桃,成立红心猕猴桃基地,目前种植面积 400余亩,亩产效益超万元。该基地通过龙头企业+金融(小额信贷)+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就业两种扶贫模式,其中:金融扶贫带动14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500元,吸纳贫困人口13人就业,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五河沱湖乡淮河村

淮河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沱湖湿地风景区南岸,距离蚌埠50多公里,距徐明高速五河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304省道穿境而过,五条河流在这里汇聚,三座湖泊在这里镶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淮河村辖淮河、天井2个村民组,754户、2258人,主要以渔业为主,村民居住分散,普遍为渔民,以渔为生。全村土地面积222.25亩,人均耕地不到0.1亩,因此,村民多以水产养殖、天然捕捞、水路运输等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沱湖人衣在螃蟹、食在螃蟹、住在螃蟹、行在螃蟹,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沱湖生产的清水大闸蟹选用正宗的长江系中华绒鳌蟹苗,水草茂盛、清洁无污染的沱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丰富的小鱼虾、螺狮等天然水生物是其食之不竭的饵料,沱湖螃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荣获“蚌埠市名优农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十大名蟹”等美誉,2005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15年再次荣登全国十大名蟹,2016年央视1套和13套在《秋收中国》节目专题中,通过现场景观直播方式向全国朋友介绍了沱湖螃蟹的历史由来和丰收景象。

宣传口号:五河五条河,淮浍崇潼沱,河河产螃蟹,螃蟹数沱河!(沱河即沱湖)

五河县小溪镇赵庄村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乡村--赵庄村。它位于104国道东侧,境内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巩山,依傍樵子涧水库,风景秀美,大有皖北小江南的感觉,是个自然资源不可多得的村庄。2016年起,赵庄村明确了乡村旅游为未来发展方向。2017年3月份,赵庄村通过“美丽乡村”验收,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7年12月份,赵庄被评定为安徽省旅游乡村示范村。由于赵庄生活和谐平安,2018年7月,赵庄村被评定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赵庄村不仅风景优美,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河民歌“摘石榴”就是发源于小溪镇。目前在赵庄民歌广场不断播放,每晚吸引许多群众在这里载歌载舞。2016年8月,中央电视台来到小溪采访民歌并在10月份播出。每年小溪镇均在赵庄举办民歌会。2018年蚌埠市首届乡村迎春晚会在赵庄举办,并在省电视台报道。

赵庄村的农副产品也非常丰富。其特色农副产品小白沙花生、黑豆、红豆、草鸡蛋等产品品质获得游客的一致好评。来到赵庄,饱览美丽的风景、饱尝可口的美食后,带上当地的土特产馈赠亲友也成为不错的选择。

五河县新集镇李八村

李八村位于五河县新集镇东部3公里处蚌五路北侧处,现有耕地8500亩,总人口5150人1163户。22个村民小组,李八村设立党总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1.2万余元。先后荣获2013年省级美好乡村、2015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7年蚌埠最美乡村等荣誉。

李八村先后成立10多个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建成多个蔬菜、瓜果产业园。主要产品:

夏黑、阳光玫瑰葡萄和黄金梨,颜色鲜艳自然,口味纯正甘甜;土鸡土鸭土鹅和鸽子,肉紧质优口味鲜美;鸡蛋鸭蛋鸽子蛋营养丰富;玉米花生绿豆红豆,颗粒饱满绿色环保。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2018年蚌埠市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天开幕!

各级林长深入一线开展大调研活动 为林业发展筑牢制度“靠山”

“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启动 坚决守住农地姓农这条底线

【农情】市农林委发布我市近期农田土壤墒情简报

文章已于2019-09-17修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