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对姓名权的规定-商标法对销售者物品的处置

提问时间:2020-05-06 15:39
共1个精选答案
迅法网商标注册 2020-05-06 15:39
最佳答案

相关小视频

商标法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规定

商标法:第52条如果将未注册商标用作注册商标,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10条的规定,应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并在一定时间内予以纠正限制并可能被通知违反法律营业额在5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营业额的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没有营业额在五万元以下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商标法中对商标侵权行为是如何处置的

在第二次修改《商标法》时,鉴于商标侵权的严重情况,加大了查处力度,加强了执法力度。因此,《商标法》规定了以下规定: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调查和处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证据或证据,在调查和起诉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时,可以行使以下四项权力。已经获得的非法嫌疑人举报,即:查询有关方面,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有关的情况;检查并复制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当事人的合同,发票,书籍和其他相关材料;对涉嫌当事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地方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项目,并盖章或扣留有证据证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的项目。上述功能和权力是必要的,但在行使时具有一定的特定要求和限制。执法人员应仔细观察它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符合依法查处的要求。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查处商标侵权的权力时,当事人应当提供协助与合作,不得拒绝或阻挠。这是双方的法律义务,必须履行。

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怎么处罚?

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商品销售,是商品流通中的商标侵权。通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不仅由生产者自己销售,而且往往通过他人的销售活动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些卖方,像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产品生产商一样,在混淆商品原产地,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以及损害消费者利益方面发挥了作用。因此,这种销售也应视为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也应视为商标侵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产品的生产者通常是故意的,但是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产品的销售者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不是故意的。因此,新《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可以证明该产品是您本人合法取得的,并向提供者解释。 ,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53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3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罚。

(1)停止侵权的命令

①命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和伪造注册商标的工具。

(2)被罚款

根据《商标法》 [3]的规定,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自注册批准之日起计算,并自该期限届满前的12个月内申请续展。延长六个月。续签可以无限期重复,每次续签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从商标的上一个期限到期之日起计算。如果续签手续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则该注册商标应当予以注销。[2]

商标权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可用于减免债务,即依法转让。根据中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可以转让。转让注册商标时,转让人与受让人应当签署转让协议,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

转让商标权时,您应委托商标评估机构根据《企业商标管理条例》 [4]的要求进行商标评估。商标转让程序。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侵犯其商标专用权的自然人或法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5条第4项